她把十七岁的儿子送到了远隔千里的一座特殊学校,心,终于不再整日揪着。眼睛也可以安稳到天亮。
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如丝线缠绕着脏腑,随着节日的来临越来越紧。
四年啦,第一次心里只装思念,没有痛苦,没有担心,更没有暴怒,只剩下牵挂,她从来没有想到过有朝一日牵挂能用在那个伤透了她心的儿子身上。
她不明白,聪明伶俐的儿子,从小学习成绩优秀,没有让她操过一点心,怎么说变就变,且变化大得令人吃惊不敢相信。
做作的行为举动,模仿某个明星的抽烟样子,让她陌生,怀疑眼前这个不良少年是被人掉包过的,那个学习优秀的儿子不定藏在哪里故意躲着她。
回想起第一次因为儿子跟一个女同学走得挺近胡,班主任怀疑他俩搞恋爱,叫她到学校帮助教育,她气愤的搧了儿子一个耳刮子,希望能镇住他,好一心扑在学习上。但是事与愿违。
孩子吃惊委屈的样子她至今还记得清楚,当时心里隐隐不安,也没太在意,觉得时间长了就会消失。如今后悔已经晚了,孩子已经走上岔路。学校老师也劝退,在家接受父母教育。
还记得老父亲在山里收玉米,一个人跟不上机器脱玉米,想叫外孙帮忙拿口袋,儿子也想去帮姥爷做事,在家玩电脑也有腻歪的时候。可是她舍不得,宁肯儿子在家玩电脑也不让儿子去受日晒。老爹气得秋收完之后把地退出让给别了人。
假如她不是一味地抓孩子的学习,让他有一定的自由呼吸空间,是不是就不会变成如今的样子了?
变得行为恶劣的儿子,让她精神差一点崩溃,在亲朋好友面前抬不起头,令她没面子羞愧。
她使用了种种手段想改变儿子,结果是半夜回家的儿子变成了整日整夜在外浪荡,没话费了,就在微信上跟他爸要。后来为了得到钱开始编瞎话吓唬他们夫妻。
她彻底失望了,放弃对儿子过高的期望,甚至想着儿子这样也不错,只盼着儿子别端上政府的饭碗。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的胆气大了,聪明劲儿开始用在歪地儿。
一天晚上下半夜四点左右,一阵手机铃声惊醒她们夫妻,她打开一看是儿子来的,心虽提得老高,还是狠心关闭了手机。接着铃声又响了,丈夫打开了手机,耳边传来一道陌生的女声。
“喂,您好,我是某某市中心医院急诊室的护士,请问您是这个号码主人的家长吗?”两口子“呼”地同时做起,惊得心都到嗓子眼了。
原来儿子跟几个混混在某某市跟人打架动了刀子,他被人捅了一刀。
儿子伤好以后,他们夫妻认为这样继续下去,孩子的前程就毁了。联系朋友找到这所不错的特殊学校。
佳节来临,隔着万水千山,母亲思儿睡不着觉,远方的浪子可思念亲生爹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