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学区房,更加亲于民

历史上的今天,乃至未来的这一天,都是3.15消费者权益日。特殊的日子里,不得不记录点什么,表达对节日的仪式感。

消费行为实质上是商品买卖,其中商品可以为有形的事物,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那么,接下来就说说日需却不日常的房屋大买卖。

最近,一直在关注单位附近的学区二手房。一是单位地处闹市,已没有新楼盘可落脚;二是单位门口上班方便省事,关键还有四大名校,小朋友的义务教育也可顺理成章的搞定。

可是,市场交易中,完全不能一厢情愿,而是需要那么点点缘分。为此,看房买房的曲折故事里,我有话要说,还是要大声说出来,传播到刚从两会走出来的总理那里。

居住是房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与生活息息相关。价格本应该合乎情理,在普通群众的承受范围之内。然而,房价是一跃千里,甩了收入几条街,连望其项背都做不到。

就以八九十年代的二手房为例,户型不周正、采光不通透、设施老旧是二手房的主要特征,一听想必都没有购买欲望吧。恰恰相反,许多人争先恐后要买,因为有学区。

买的不是房子,而是学区!

在各大售楼广告中,必定会有“学区”的闪亮登场。同样笼罩着学区光环,为什么有的房子就是天价,有的却是“还行吧”?

学区有好有劣。对更加美好的追求,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无可厚非。如此一来,有名校学区的房子脱颖而出、坐地起价,也成了无奈、而又不可争的事实。

透过现象看本质。高价学区房背后,隐藏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这里集中,那里稀缺。尽管国家出台诸多控制房价上涨的政策,如银行减少向开发商贷款、增加房产购置税等,仍然对居高不下的学区房有点力不从心,甚至其节节攀升。

如果一个问题要解决,就要标本兼治,从最深处拔除痛根。从外部环境出发,国家制定金融财税政策管控房价,这是对房价乱象的表层治理。

治标的同时,当然少不了实实在在的治理根本。弄清楚了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是问题的本源所在,那么就需对症下药,下足功夫去攻坚克难。

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培养教师师资队伍。提高基层教师的薪资待遇,让贫困地区“下得去、留得住、教的好”,谱写最美乡村教师的华丽新篇章。

只有教育的均衡发展,住不起学区房的那些小朋友,才有可能依靠求学之路通往高贵。只有教育资源的从上而下流动,才能实现人才从下往上的输出。

治标,是打击表象;治本,是坚守成效。两者齐头并进,让那些住茅草屋的人,也住的进别墅洋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