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下你是否产生过以下关于职场压力的想法或者行为?
这个公司人际关系太复杂了,怎么会有这么多小型错综复杂的群体?你跟对人了吗?我反正是没有抱上大腿,升职是无望了。
领导怎么安排做这个事情呢?招聘我的时候岗位职责里没有这样一条啊!我的岗位怎么能有这样的工作呢?我做的工作并不是我真正想做的,可是公司并没有轮换的制度啊,内部调岗对于我们公司来讲根本行不通!
这样的领导是怎么上去的?他好像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他做事情总是在刁难我!明明是按照领导的思路做好的报告,怎么方案一变又变再变呢?
我的工作量好大,我已经连续加班两个月了,可是绩效考核也没有见到任何提高呀!
再试想下你是否产生过以下关于学习焦虑的想法或者行为?
最近买了很多书,可是没有一本真正自己读通过,也没有提炼出想要的知识或者技能,书买得越多,给自己的责备就越多,书架上的书纯粹成了摆设。
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具有什么能力,我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知识体系?我想学习沟通,我想学习管理,我想学习PPT制作,我想学习怎么写作,我要学习人力资源的知识,我要学习财务的知识。你在要求你自己成为一个全能的人,可实际上任何一个方面没有或者难以精通!
我也读了好多书,也看了好多微信上的好多文章。我随时准备转发微信朋友圈上对我有用的文章,我就是在分享。
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职场上的压力,和学习上的焦虑呢?
这是因为职场压力和学习焦虑这两个状态,比较容易形成良性或者恶性循环。良性的循环就是:通过有效的学习学习你掌握了一些关于职场的技能或者知识,使你的职场相关的技能得以提升。恶性循环就是:你是一个僵固型思维模式的人,你不怎么学习,或者你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但是你学习的方法不对,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都不高,学习的结果对你的职场帮助不大,反倒使心里产生了更多的焦虑,进而产生更多的职场压力。
那我们怎样才能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呢?
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是在告诉我们,做事或者学习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但是我们可能准备不当,因为对于学习而言。学习本身是一件体力加脑力,而且是以脑力为主的活动。我们可能只是做好了体力活动方面的准备而忽略了脑力活动方面的准备。
为什么说学习是体力活动?
因为你需要去经历,你需要去观察,你需要去体验,你需要读书啊,这些活动都是需要身体参与并且付出体力的,自然是体力活动。
为什么说学习是脑力劳动呢?
因为不管你采取的体验、观察、读书等当中的任何一种学习方式,你都要去思考,思考就会在大脑中产生电化学反应,因此学习自然是脑力活动。
因此学习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所以我们在为学习做准备的时候,需要同时在体力和脑力活动方面做好准备。
往往体力活动上面的准备比较容易,例如买书、准备旅行、报名参加培训班、参加沙龙等等,但是心理方面的准备却往往被忽略,我认为心理方面做好准备特别重要。
哪些脑力方面的准备需要我们特别去留意并立即执行的呢?
第一:绿灯思维。
先说说什么是红灯思维,当出现和我们的知识或者经验相悖的意见或者行为时,我们第一反应是去反驳他,与之对立来维护自己的认知、权威和尊严。而绿灯思维恰恰相反,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积极地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不要再把对自己观点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这样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就可以从容地问自己:我的观点是不是可以在别人的意见里进化得更好?
第二:以慢为快。
为了解决我们的职场压力和学习的焦虑,我们什么都想要速成,我们想要《十分钟讲会管理》、《21天打造个人竞争力》等等。快是结果,不是原因,想要能力提升得更快,不是说学习过程就要很快,相反,越是需要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把慢功夫下在真问题上。这也是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所说的我们要遵守“速成绝无可能”的现实。
什么是真问题,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