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西周封建社会的运转依靠两项原则:礼和刑。礼的运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只限于普通老百姓。
法家的社会背景
早期的西周封建社会的结构比较简单,天子、诸侯、大夫之间多有亲缘或联姻关系,他们之间靠“君子协定”式的关系即“礼”来维系。后来,随着年代久远,僵硬的社会阶层逐渐被打破,贵族和庶民的社会分野逐渐模糊。各国之间互相兼并侵略,社会陷入动乱。新的形势下,儒家为民众谋福祉的主张显得不合实际,而那些为君王公侯出谋划策以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方术之士日渐被重用。为他们鼓吹的统治方略提出理论依据,构成法家的思想主张。
法家,并非主张法学的。他们是有一套组织领导的理论和方法的思想家。如果你想走极权主义,充当领导,法家的理论和方法颇有一点道理。
韩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是韩国(今河南西部)的皇帝后裔,以著书立说见长,著有《韩非子》五十五篇。
秦国采用他的主张,得以成就霸业。公元前233年,遭秦国宰相,他的旧日同窗李斯陷害,死在狱中。
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他之前法家分为三派:一是以慎到为首,在治国方术和政治中强调“势”,即权力和威势;二是以申不害为首,强调“术”,即政治权术;三是以商鞅为首,强调“法”,即法律和规章制度。
韩非子综述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驾驭人神出鬼没,不可捉摸,这是“术”;拥有威势,令出如山,这是“势”。这三者“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法家的历史哲学
从孔子时代起,多数哲学家都要用古代的权威来支持自己的学说。他们的思想主张虽然各不相同,却有一点相同,都认为人类社会的黄金时代在过去,这是一种历史的退化观。
法家在这方面却是个例外。他们认为时代的变化有它变化的原因,新时代产生的新问题只能用新的方法解决。韩非子用“守株待兔”的故事比喻:“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