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跟小叔叔聊天,谈论好像随着长大,年味越来越淡。对于80末90初的农村孩子来说,过年意味着可以吃到肉,可以穿新衣,最重要的是,可以领压岁钱,那是一年中唯一的一次零花钱。
买一身新衣服,从里到外,外套、裤子、鞋袜,全都放到柜子里,初一起来全部换上。吃的东西虽然不比平时好多少,但至少饮料、糖果和零食多出很多,并且这个时候长辈会默许你放开了吃。
大人们也变得高兴,在外面拼搏了一年,终于可以放下压力,用赚回来的钱好好给自己的爹娘和孩子买点东西,置办一点年货,收获一些物质逐渐丰富的成就感。也可以好好地放松一下,享受一下小小的赌博或者郊游串门的乐趣。
过年了,记得给以前关系很好,却很久没有联系过的朋友发条短信,发的时候别了忘加上自己的姓名。
曾经大家喝得烂醉,登上天台仰天长啸,后来大家相拥而泣,知道马上分道扬镳。尔后,大家各自在自己的人生里挣扎,再过几年,才悲哀的发现,吉他断了弦,画笔折了腰。
过年了,记得拿起自己的手机,多给家人拍照片录视频,带着父母做一些他们没做过的事。一起去看一场电影,或者一起去唱一次KTV。准备一些心里话,平时顾不上说的,过年说出来,跟他们说说自己经历和遭遇,跟他们说说自己的志向和计划。还可以聊聊从前的事情,回味温习一起经历的美好时光。你看着我长大,我陪着你变老。
过年,大概是人们最迫切却也最淡定的一次等待,因为你知道既定的结果一定会来,是一种绝对笃定的存在。一切准备妥当,只等时间刚好,或许还有意料之外的惊喜夹杂其中。
过年,不仅在于物质的充实,仪式的繁复,还在于平淡生活中的一段穷讲究、瞎折腾,在于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之间努力维持的真诚和友善,在于逐渐走远的某种仪式感和归属感。
拎上一瓶好酒,听爷爷讲讲他早年的故事,招呼一伙朋友,围一圈吹吹牛逼。吃母亲做的炖排骨,父亲做的蒸鱼,奶奶做的饺子。
年味,应该就是糖食果饼的甜香味,洒扫之后的尘土味,刷子上的浆糊味,爆竹炸裂后的火药味,是亲人和家乡的味道。
且听岁月像旋律永恒,一直陪伴不断聚散的旅程,我心中开着一扇门,一直等待永远青春的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