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不会是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侯孝贤的名声早已在外,他最擅长的莫过于长镜头的运用和对文艺片的把控。可惜的是,这两个让侯导获得极高的赞誉的技能,可能恰巧也会是让这部电影的票房变得极为惨淡的原因。
在我看这部电影之前,一个提前去看了电影的朋友跟我说,一定要快去看这部电影,而且要去看三遍。我听了也是尤为感动啊,看来侯导花了8年时间,花费了9000多万人民币,才用胶片拍摄,辗转多地取拍实景,这种情怀还是感动了很多人的。我也想,我是不是也应该多买几张票,支持一下当下中国电影里的这种稀缺的情怀。
当我进入电影院看的一段黑白的影像的时候,我的确是被惊艳住了。我想应该没几个人敢这么大胆敢这样拍电影了吧,这个逼格比墨镜王有过之而无不及啊。但是故事越往后,就发现影片越来越多的地方显得突兀了,似乎就是为筛选高端粉一样,设置了一堆的通关条令,把观众一个一个送离座位。
其实故事并不难懂,不就是讲一个女刺客为了儿女私情以及胸怀天下,放弃了刺杀任务,导致与自己的师父反目成仇,最后归隐山林的故事。电影的故事就是这么的简单,所以其实看电影的时候,本就不需要固执的纠结在看懂这是一个什么故事,或者困惑片中的人物关系,或者囿于那些拗口的文言文对白。看到最后,一切自然就会清晰的。
电影的画面还是极其精细唯美的,大量的长镜头,大量的远景,大量的空镜头,缔造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空”的境界,好像水墨画中直有那么简单的几笔,而留下了大量的白,让人凭着这冰山的一角去想象整座冰山的存在。当然,观众是不是愿意花那个时间去挖掘你的想法就是另一回事了,大家看个电影都是图个乐呵,我已经花了钱买票,你凭什么还让我花智商去想你在讲什么。
所以,一部精心制作的电影不一定就是一部好电影,不能跟观众讲讲情怀就让人家买票,也不能凭借那些美如画的镜头就让人家彻底拜服在你的门下。侯导是我非常喜欢的导演之一,我会因为看了《悲情城市》而哭的像个傻逼,但是我不得不说,导演的确没有把电影拍好。拍电影不同于做普通商品,不能说我这个电影就拍给高端人士看的,价位什么的就定高一些。电影是大众消费品,每一个人都可以进入电影院去看,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发声去评论。所以,大家可以把《大圣归来》的票房推高,也可以把《聂隐娘》的票房拉下来。
这是一部好电影,无论是画面还是音乐,都美到极致。但这又是一部坏电影,因为有太多的因素阻碍着观众专心看电影,导致完全不能看懂电影。
自此,我想起了《一代宗师》。潜台词都是一样的:快来看我,看我的人都是高逼格的;看不懂别怪我,你可以多看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