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精彩的电影,多为文学改编,这使得电影虽然是一种艺术,却在气势上已经落下了几分下风。我个人认为《低俗小说》的成功,不光在于它的演员无比出彩,场面调度怎样精明,又或者是昆汀代表性的恶趣味和他的暴力美学,《低俗小说》最大的价值即是他令我们看到了希望,一种只属于电影的独特性质。
《低俗小说》的剧本十分简单,并没有这么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也没有在影片的开头就强行赋予影片中某个角色意义,反而是循序渐进的,慢慢的揭露剧中每一个人的生存状态。没有落入俗套的复仇情结,在整个作品中甚至找不到一个好人,坏人这种泾渭分明的人物形象。这其实更贴近于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么多的豺狼虎豹,亦没有这么多小绵羊,每个人都是复杂的混合体,拥有着自己特殊的善恶观。《低俗小说》没有像《肖申克的救赎》那样去探寻自由这等伟大的命题,也没有和《飞跃疯人院》一样对人性发出心底的拷问。它只是单纯饭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充满着情欲血腥和宗教信仰的混合物。他的表现方式,并不在于耐人寻味的台词,而是一幕幕鲜活的镜头。
在我看来影片拥有着部分程度上的反文学性。其实这也是导演的特殊风格之一,昆汀是世界上话最多的导演,在他的大部分的片子里,过多的毫无意义的对白充斥着整部影片,像是影片中两个人关于汉堡荒谬的讨论,这其实既不呈上也不启下,只不过是在开车的过程无聊的填补物而已。脱离了某些文学剧本的矫情和虚无,昆汀以一种调侃的姿态显示出了生活无聊的真实。
如前文所说,《低俗小说》的剧本平庸,甚至有一丝平淡,但昆汀确利用一个平庸甚至有些差劲的剧本,拍出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昆汀的杀手锏就是电影唯一的法宝蒙太奇。
昆汀没有用时间顺序讲述整个故事,也没有用所谓的逻辑,他将整个故事分成了六个部分,然后将其拼成了一个圆。开头的故事恰巧和最后一个故事相呼应。使得每一个故事都保持独立但与其他故事存在着一部分的因果联系。这使的这部电影的故事性大大的增强了。这也是昆汀发挥他风格的基础。
在完成了一个大的框架构建后,昆汀便开始以自己的风格来填充这个故事。暴力美学是昆汀不可或缺的利器。不同于吴宇森将暴力美学拍的浪漫无比,昆汀的暴力是突如其来无法预计的,低俗小说里最经典的一个镜头,就是文森特在车上走火,误杀了人质,血浆和脑浆的交互溅满了狭小的车厢。昆汀用一个荒谬的镜头证明了人世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这也衍生了昆汀的讽刺意味。
昆汀在整部片子中都摆出了一副嘲讽的姿态。接着人质被误杀的镜头讲下去,慌乱中的文森特给吉米打电话,让他来帮忙处理这一切。吉米看到车上惨状之后,令他忧虑的并不是误杀的人,而是他老婆看到这幕景象会和他离婚。大部分人其实更关心自己琐碎的生活。吉米帮文森特两个人换了卡通卫衣和花裤衩,昆汀给了两个主角一个长镜头来展现他们的形象。颠覆了杀手在电影当中的固化形象。昆汀的嘲讽和黑色幽默贯穿了整部电影。影片开头时严肃的抢银行,结果两个劫匪一个叫小南瓜一个叫小白兔。拳击手的爷爷留下了传家宝,却被一直藏在一个污秽的地方。虽然这一切都不算高雅,甚至十分的贴近pulpfiction这个电影名字。但这的确展示了生活不可思议的真实。看起来普通的杂货店老板有可能是个变态。再厉害的杀手有可能是在上完厕所后被杀死的。这个世界本来就存在着两面性和突然性。生活可能是最荒诞不经的艺术了。
昆汀也在这部作品中,对宗教信仰做了较为隐晦的嘲讽。朱斯在杀人前都要念一段圣经,并且以一种敬畏甚至狂热的态度来吟唱。唱完之后并未有任何犹豫的将子弹射向目标。所有的宗教似乎都是倡导人向善热爱生命,至少初衷是这个样子,但却被引用为杀人前的开场词。其实是对宗教信仰的深度讽刺。最后朱斯认为受到感化,神迹显现。不再杀人,但再此之前,不知道已经有多少人死于这个杀手之下。
光有嘲讽是没用的,大部分人不会在意你是怎样理解这个世界的,他们需要一些刺激,真正的精神上乃至生理上的刺激。昆汀很清楚如何让观众满意,所以不仅有突如其来具有冲击力的暴力镜头,情色也必不可少,文森特陪着老板的情人出没于酒吧,跳舞燥人的配乐,和马丁尼酒。恰当好处的裸露肌肤。勾起人的意淫。除了这个也有拳击手和爱人在床上的性暗示,都成功的刺激了人的想象。
另外昆汀在这部片子里也成功的运用了针扎理论。其实针扎理论与希区柯克的炸弹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两个理论都自动的领观影者参与进了电影之中,在情妇因为吸毒过量而休克医生需要给她打针的时候,昆汀又故意放缓了节奏,使得观影者的心悬在空中直到注射完毕观影者的心才渐渐的放下。这使得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被影片吸引。
综上所述,其实昆汀属于一个拥有B级片风格的艺术家。尽管在他看来艺术家这个称谓也充满了调侃的意味。
ps:炸弹效应: 提前让你的观众知道一些信息!
举个例子:
电影场景一:两个人在办公室聊天,大概5分钟左右,办公桌底下的炸弹爆炸 了。
电影场景二:镜头一开始先扫向办公桌底下的炸弹 ,接着切回两人聊天的场景,大概5分钟后炸弹爆炸。
那么场景二中,一直到爆炸前,观众(对象)都有一直处于炸弹即将爆炸的紧张、压迫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