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个人系统的精进
1.影响人类行为的心理倾向
从旧系统通向新系统的升级过程中,由于受人体好逸恶劳的阻挠,受原系统强大的路径依赖惯性的影响,先辈们从理性系统不断与情绪、反射系统相处,融合的众多案例中,总结沉淀出了一些经验,方便后来者更直观的了解引起这些阻挠和影响的背后的心理活动。也重在提醒我们注意这些心理的倾向,正确认知这些心理倾向,学会和这些倾向共处,以便能更高效的修正和升级个人系统。以下是前人总结的关于影响人们正常行为的一些心理倾向:
1.1奖励和惩罚,超级反应倾向
对于改变系统的方式,我们提到“规则的改变”可以改变系统,奖励和惩罚就属于规则的范畴。奖励和惩罚的规则,会导致系统向奖励的方向前进,避免掉入惩罚里。在系统内的人会变成追求奖励,避免惩罚的工具,丧失独立思路的能力。最终每个人只需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千方百计钻系统规则的空子,丧失对整个系统目标的方向感和责任感,导致整个系统失控,甚至造成巨大的损失。
比如在个人系统升级中,如果我们过度奖励理性系统的引导作用,惩罚反射、情绪系统的行为,那么我们就会陷入极度理性的倾向,丧失了对环境喜怒哀乐共情能力,长此以往,就切断了我们与环境的第一接触感知,我们对环境刺激的敏感度就会下降,个人生存的环境逐渐萎缩成只有一个人的小空间,最后沦为脱离实际、夸夸奇谈的“嘴炮高手”。
从大的方面考虑,如果整个社会环境都是奉行至上而下的“理性设计”,个人被限制在理性系统里的不同角落,只遵循这个“角落”的规则,缺乏对角落以外空间的关注与联系,那么所有人都失去了对整个系统的全局思考能力,也失去了系统发展的方向把握能力,最后注定会酿成巨大的悲剧。比如德国二战时期的纳粹主义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就是奉行“极度理性”设计所造成了人祸。
1.2喜欢和热爱倾向
对于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人,我们更乐意接受他们的建议,放大他们的优点而忽视他们的缺点。在接触环境的物理范围只有方圆几公里的过去,放大喜欢和热爱的人的优点,忽视他们的缺点可以让大家更亲近,关系更牢固。并且在应对食物短缺,自然灾害或攻击时可以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帮助,增大在极端环境下存活的几率。
但在当下物资充裕,受攻击机会极低,并且自然灾害受控的环境下,继续对喜欢和热爱的人的极端偏袒不会带来额外的好处,甚至会制约我们形成更大交际圈的能力,造成与当下环境的新需求不再匹配,所以我们要警惕这种倾向对我们的影响。
《礼记····大学》有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意思是喜爱一个人而又知道他/她的缺点,厌恶一个人却又知道他/她的优点的,普天之下都很少见。
喜欢和热爱倾向造成的后果是:1,忽略热爱对象的缺点,百依百顺;2,偏爱引起我们热爱的事物或人,造成局限性;3,受此影响扭曲事实。这种倾向局限个人系统的“信息反馈”功能,造成信息的失真和影响个人的独立思考,进而影响个人系统正确的修正。
1.3讨厌和憎恨倾向
与喜欢、热爱倾向相反,讨厌和憎恨倾向是对自己讨厌和憎恨的对象的全盘否定。受这种倾向的影响,我们会忽视符合这种倾向的对象的优点,放大他们的缺点。同样,在过去,这种心理倾向会让我们远离潜在的生存威胁,并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经营能够保证我们生存的小组织,从而提高我们生存的几率。但是,时过境迁,当下环境我们如果依旧遵循这种倾向,就会制约我们价值的最大化释放,甚至还可能因为较差的人际关系,而引起个人系统升级的额外障碍。
讨厌和憎恨倾向造成:1,忽略讨厌对象的优点,即使这些优点值得学习;2,讨厌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人,物品和行为,丧失学习的机会;3,为了仇恨扭曲事实。这种倾向也会造成个人系统的“信息反馈”功能失调,限制个人融入新的环境,对个人系统优化和积极的成长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1.4避免怀疑倾向
我们知道怀疑,思考都会让大脑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大脑为了生存会尽可能保存更多的能量,就会产生避免怀疑的倾向。在生存能量匮乏的过去,过多的怀疑引起的思考都会消耗生存的能量,另外,我们祖先面对在丛林危险时,怀疑,思考导致的行动延迟都是致命的。所以,较少怀疑较少思考的祖先得以从这场生存的竞争中胜出,避免怀疑的基因得以延续和加强。但到了物质充裕,危险几率极低的当下,这种避免怀疑的心理倾向反而会阻碍我们更好的认识事物,探索新的知识,从而导致行为的错误,最终造成竞争的失败。
在成功跨过了生存阶段,已经到了“求发展”阶段的当下社会,避免怀疑的倾向只能让我们“摘到低垂的果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长,“低垂的果实”早已被摘完。个人要发展就必须想办法“摘取高处的果实”,通往“高处的果实”的第一步就必须具备“怀疑的精神”。怀疑的精神是对自身只能“摘取低垂果实”的质疑,是对自身可能摘取更高处果实的乐观,也是对自身能够从旧能力向新能力进化的勇敢。怀疑的精神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新的领域,学习到新的知识,突破自己的局限,让自己有新的能力去自由选择人生的方式。
总之,避免怀疑倾向会局限个人系统的“信息反馈”功能,把个人系统限制在“摘取低垂果实”的小空间,失去了“摘取高处果实”的可能性。我们要时刻警惕避免怀疑,避免反思的倾向对个人系统升级的制约和误导。
1.5保持一致倾向
保持一致倾向是避免怀疑倾向的升级版。改变会消耗能量,而大脑为了节省能量是不愿意做出改变的。这也是为什么一旦习惯形成,无论好坏,都很难被改变的原因。个人系统强大的路径依赖惯性是一把双刃剑,在形成好习惯的一面,保持一致的倾向可以让好习惯轻松延续,个人系统可以不断的升级;如果不幸形成的是坏习惯的一面,保持一致的倾向可以让坏习惯越发的牢固,重新改变习惯的难度与日俱增,导致系统升级的成功率难以保证,这也是我们个人系统优化的最大困难之一。
更不幸的是我们大部分人因为受人体好逸恶劳影响的原因,形成的大部分的习惯都不是良好的:拖延,晚睡,酗酒,吸烟,懒惰……坏习惯和保持一致倾向让我们的系统升级变得及其困难,但也因为其难度巨大,好习惯的成功养成的收益也将是巨大的。
好习惯的养成首先需要认知确确实实的改变,当我们真正在认知上理解好习惯带来的好处,并在符合自己“学习区”范围内进行尝试改变,我们的大脑会释放比坚持坏习惯更多的多巴胺作为尝试的奖励,当人体适应了好习惯释放的更多的多巴胺,坏习惯带来较少的多巴胺就不再让我们着迷。如此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坏习惯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好习惯在保持一致的倾向影响下越发的牢固。
所以,正确使用人体“保持一致倾向”武器的前提就是正确的认知,我们保持开放谦虚的态度,以极度求真为目标去不断的学习,反思,获取知识,提升认知。使这把武器在我们个人系统优化过程发挥最大的促进作用,让系统的优化过程事半功倍,从而获取更大的幸福。
1.6好奇心倾向
好奇心是我们不断求知,超越文化,价值,目标等范式让个人系统可以持续升级的动力。好奇心让我们的祖先从非洲的小小领地扩张成为整个星球的主宰;是好奇心让我们即使没有强壮的体魄,敏捷的速度情况下依旧从物种之间的竞争中胜出;也是好奇心让我们一次又一次成功打破自然条件的限制,让我们获得了生存与发展的自由。
是好奇心让我们拥有不满足于现状而追求未知的勇敢,也是我们个人系统可以持续升级的原动力。对事物的好奇,对事物的探索,对事物的逐渐掌握,是我们拥有不断打破现状追求更完美的能力的原因,所以,在个人系统升级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好奇心倾向”,凡是多问一句为什么,不满足于表面的答案,保持对事物本质的追求是发挥倾向的好方法。
好奇心倾向的溯源特性,即对事物本质的追求,不断还原事物本质的学习还可以帮助我们免受错误信息的干扰,让我们在个人系统升级过程中更能清晰其它心理倾向产生的原因,并且有科学的方法去辨识和合理使用这些倾向,防止或减少其他心理倾向造成的糟糕后果,促进个人系统优化。在个人系统升级的诸多方式中,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以极度求真的态度追求真理的好奇心倾向是我们要不断加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