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可能是天下最焦虑的家长。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开始各种的焦虑。
有的焦虑孩子吃的太少不长个,有的焦虑孩子输在起跑线,有的焦虑孩子特长班报的太少,还有的焦虑孩子学习太差.......焦虑来焦虑去,自己每天活得疲惫不堪不说,孩子也过得很压抑
心理学上对焦虑的解释:
焦虑是一种大脑功能障碍,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情绪状态。
当人们面对不确定的状况时,无法对事情的发展结果做出预测。
当人不能确保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的时候,焦虑就会产生。
《家庭的觉醒》中的一句话:“当作为父母的我们一步步地摒除自己的焦虑时,我们的孩子也会相应地一步步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孩子的成功,不应该只是成绩名列前茅,以后找到好工作,赚大钱。而应该是有能力去让自己变得值得,内心充满力量去对抗未知。
父母的自卑,父母的无能,父母的高期待,让孩子一步步走向了万丈深渊。
一 父母的自卑,孩子恶梦的起点
小红的亲生父亲是个酒鬼,喝醉了就会家暴她和妈妈,后来因为酗酒而去世。
小红从小跟妈妈相依为命,受尽了苦楚,妈妈又是通过做“第三者”的方式组建了新家庭。
小红自己的丈夫,是“啃老一族”,家庭富裕的公公婆婆一向看不起她,动不动就以金钱为要挟,让儿媳干这干那。
而小红本人也只是个专科生,后来做到了酒店经理,也刚好是他后爸前妻女儿林夕的下属。
并不幸福的童年,加上成年后复杂的家庭关系,导致她内心一直很自卑,最大的恐惧,就是怕别人看不起她,尤其是被林夕看不起。
于是,小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优秀的成绩,实现“阶层跨越”,成为“人上人”。
可怜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努力学习,日积月累之下,孩子渐渐地忘记了那个原本的自己,忽略了自己人格中除了学习优秀之外的其他价值。
孩子开始变得不快乐,没有了笑容,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成绩也开始下降,而妈妈的责骂让他更加迷失了自己,陷入了恶性循环。
有一次在考场的他,撕掉考卷,并且从那以后孩子再也不去上补习班,彻底崩溃了。
妈妈看到孩子这样后不停地扇自己耳光,哭着问孩子:“我这个当妈的,还要做到什么份上你才可以高兴?”
小红把自己的自卑和恐惧,完全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她看不到孩子的疲惫、压抑和无力感。
我们每个人一生,好像始终在追求那个得不到的东西。面子,名利,地位,金钱,而无论自己的孩子多努力,我们都吝于给一个夸奖。
不断地否定与质疑孩子,最终让孩子从努力变成了摆烂。
二 父母的无能为力,孩子开始变成“鸡娃”
中国孩子的悲惨命运就是从“鸡娃”开始,孩子一出生父母就开始了起跑线比赛。
孩子的各种名牌,各种早教班,各种兴趣班,让一个活脱脱满眼放光的孩子变成了眼神木讷的呆子。
鸡娃成功的孩子变成了书呆子,鸡娃失败的孩子变成了牵线木偶。
一个中科院的爸爸,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租了一间很破的学区房,但最终仍未能如愿,满心遗憾地离开了北京。
离开北京后很快在南京买了个小房子,4岁半的儿子洗澡时告诉他,自己很喜欢在新房子里洗澡,他问儿子为什么?
儿子说:"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房子,以前别人的房子太旧了,每次进去都有点害怕。"
他瞬间泪奔,因为懂事的儿子以前从来没有和他说起过自己的害怕。
家长一厢情愿的拼尽全力,在孩子的世界里也许并没有那么温暖。
所以最好的学区房,就是你家的书房;对于孩子来说他需要的是爱和陪伴,孩子的童年就那么几年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钱是成年人世界的游戏产物,一个被爱包围的孩子将来不会缺钱,因为缺爱的孩子太多而有爱的孩子太少。
三 平凡父母的高期待,孩子从天才变蠢材!
胡适写给儿子的信中这样说:“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孩子,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
“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指望孩子成才,自己却是庸才。甘地夫人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自己先活成你希望的样子,用生命影响生命,孩子也会像你一样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知名歌手李健和青梅竹马的发小老婆,不仅都是学霸,俩人一直是丁克。
当记者问他们:你不要孩子,是不是也是因为迷恋青春,拒绝成人世界呢?
李健回答:跟那个没关系。我觉得没有必要延续自己的基因,没什么了不起的,也不是什么濒临灭绝的物种,没必要延续自己。
自己受过的苦难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重新经历一次,生孩子不仅赋予他生命,还需要用心教育,显得麻烦。
在我们眼里如此优秀的人都不敢保证把孩子养好,以至于一直丁克。而我们普通父母更需要自己好好努力了,活出自己的精彩
平庸的我们不要总期待自己养出一个天才,真正的天才都是散养、野生长大的。
教育学家蒙特梭利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你永远不要去打扰他。”
放弃对孩子的控制,他有自己的节奏。哪怕他将来去当一个厨师,只要孩子能够快乐的做自己,不好吗?
接受孩子的平庸,毕竟我们也很平庸。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只有今生今世。
放手让孩子勇敢闯荡,父母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托底,成为他可以随时歇脚的温暖港湾。
写在最后
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维去定义孩子,现在的社会瞬息万变,一年河东一年河西!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让我们的生活瞬息万变,昨天的技能在今天可能就过时了,唯一不过时的是我们敢于创新的思维。
放手让孩子做自己,不要用你那腐朽的思维去定义孩子的未来,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去障碍孩子。
把属于孩子的时间还给他,让他去寻找自己的热爱,让他去找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
作家庆山曾说:
“人需要按照自己的天性走,变成自己真正的样子。就像种子一样,按照内在的节奏和秩序,发芽生长。”
爱迪生能发明灯泡,是因为他不觉得失败9999次是失败; 科比打篮球牛逼,是因为他不觉得凌晨四点去练球是辛苦;
让孩子找到自己的热爱,不用父母逼他吃苦,他也会把吃苦当乐趣。
放弃你对孩子的焦虑,努力的找到自己的热爱,做一个自私的只爱自己的人,孩子有需求时会找你的。
把孩子看作独立的精神个体,把自己当做一位合作伙伴,携手把家庭的船开向幸福的彼岸。
儿孙自有儿孙福,放手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不要把自己的自卑,童年未被满足需求转移到孩子身上。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