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坐在电影院,开始观看,觉得这部电影蛮无聊的,平淡的叙述,带着些方言,落后到可怖的房屋,在视觉上不比喜剧和科幻大片那种扑面而来的张力,和豪迈的壮观,那种贫苦的朴实看起来多少有些乏味。但从看到贵英在村口佝偻着身子等着马有铁牵着驴子回来,他斥责贵英大冷天出来后又因为自己说话重,原地踌躇和贵英面对面站着,随即她从怀里掏出的那个旧的水果罐头瓶子装的热开水一瞬间触动了我,一贫如洗的生活里靠的就是这份相互惦记,你心疼我输血,我老怕你吃不饱,就靠着这些简简单单的关心带来的温暖才忍得住生活的苦。
我看到这个身高看起来不到1米6几的男人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着贵英,一手努力劳作,撑死了这个小而温馨,仅有两个人一头毛驴的家。村里的人因为贵英尿失禁嫌弃她说她是“脏东西”,而有铁却每天用铁盆给她洗裤子。因为村里搞旧房子拆迁他们被赶来赶去,他就靠自己双手给贵英亲自建了一个家,这个对村里人的任何要求都有求必应的善良的人,满足于自己用借的十个鸡蛋养出来的鸡娃子,满足于坐在田地梗上,麦堆旁,炕上和贵英说说自己悟出来的生活道理。我们也通过处处细节看到了马有铁的乐观积极。从一无所有,到两个人 一匹驴,到有了鸡,有了房子,有了猪。日子在一天天变好啊……
电影里没有任何一处是煽情的桥段,就是一些再平常不过的对话,带着方言。让我动容的是这些话里,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存在的意义的回应,“我看到你对驴都那么好,就觉得你是个好人”,他们两对彼此的依赖是一份沉甸甸的长在地里,印在手背上的麦粒,是一个让来让去舍不得吃的荷包蛋,是自己只有50块钱也想买给她的大衣。我想导演一定是自己亲身经历过这些农村的苦日子,才把这些可怜的人真实的生活呈现出来,让我们这些观众看得心碎
电影里唯一一个人物哭的镜头就是有铁坐在贵英的遗体旁,把那个属于他们两的有仪式感的花瓣麦粒沾着口水粘在她的手上,“你走了也带走了我的那份意义”,土墙上从那个被有铁反复贴着的红喜字换成了贵英的黑白遗照,那一刻,最后的希望可能在他心里也崩塌了吧。他把所有的粮食卖了,一年辛辛苦苦的收耕才换了3900块钱,第一次穿着干净整齐的衣服还了别人的鸡蛋,化肥钱,安安静静地喝了农药追随贵英去了
这部电影真正让人难受的不是过程,是看完后对它的心理反刍。是想起那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男人一辈子珍视的东西就只有面前这个被村里人笑话的女人,却也得不到生活的善待。他把欠村里人的每一个小东西都记在那本挂历上,不欠别人,也没有被别人记得过。电影里他生前留给村里人的最后一个回头,欲言又止,是说了也不能被理解的无奈
“各人有各人的命数里,麦子也一样”
是一部值得回味的好电影,也让我看懂了,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好可以是平淡,沉重的。藏在生活里无数个吹哨子一样的雷电交加的暴风雨里,也藏在那个用心捂热的热水瓶里。
(观后感太长了,但还有很多没表达出来,贯彻全片的讽刺与心酸,条件允许真的应该去电影院,细细去看一番。我愿称之为近代骆驼祥子,全篇不说悲,但充斥着苦,不说爱,但流露着情[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