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社群+”生态圈」这个目标说着轻松,可是实际执行起来却常常发现无从下手。下面就社群运营新人如何迅速成长、上手工作,讲一下自己的体会。分享给有需要的同学,希望小伙伴们看了能够有所收获。
建立阶段:
社群运营近年被炒得火热,但是做的好的社群又有几个呢?千万不要跟风做社群,盲目的去追概念,在开始之前,不如花时间,静下心来,构思好社群的顶层设计。
比如:
为什么要建群?
我们为一群什么样的用户服务?
他们都有哪些需求?
从哪里挖掘这些用户?
可以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
这些人为什么会选择我们?
……
总结一下社群类型,从大方向可以分为:
1.核心用户群(产品反馈群、种子用户群)特点:群内信息以用户对产品的反馈为主,信息流一般较少,商业行为较少。
2.兴趣爱好类(读书群、绘画交流群等)特点:社群一般规模不大,管理较松散,不涉及或较少涉及商业行为。
3.技能学习、习惯养成类(英语学习群、早起群等)特点:信息交流较少,主要是为了传达专业的知识和概念,互动性相对不强。
所以首先要确定好社群的类型同时再明确社群的主题,组建社群的目的是为了把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的伙伴聚集起来,社群类型方面美妆群顾名思义是因为大家都喜欢漂亮,喜欢让自己的化妆技巧美美的。总之一个社群有了鲜明的主题,就会让群成员知道你是做什么的。
社群制度化
在一个社群刚起步的时候,因为人数较少,一切都在可控范围内,社群管理相对容易。但随着社群的社员人数增加,各种违反群规的现象层出不穷,广告、无意义的聊天越来越多,这时候,社群的一些老社员会逐渐察觉到人数递增带来的不良影响,开始滋生反感的情绪,主动选择出走。
因此,在把控社员人数增加和社员管理的尺度上,运营人员往往面临两难的抉择。社群成员的离开,归咎于劣币驱逐良币。对此只有一咬牙,杀一儆百,将劣币请出社群。
一个军队需要有纪律鲜明的制度,社群也是如此。只有制定好群规,并且持续贯彻,不断的剔除扰乱群规,无视纪律的成员,就像大浪淘沙一样,剩下的就是优质成员,大家千万不要报有“群成员要哄着,不敢踢出的想法”。这其实就跟僵尸粉一个道理,表面看占有你的成员位置,显得你的群成员人数多,其实多而无用,甚至有可能就是这些不遵守规则的成员扰乱了你的整个社群的氛围 。
社群激励,保持活跃
社群活跃度是衡量一个社群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标准,通过建立社群激励机制,提升社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加社群的内容产出,使社群能够不断为社员创造价值,健康有序的发展。
做到圈层互动,让社群产生大规模的互动,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聚在一起,方便大家沟通交流,社群的作用也就起来了!
内容输出
加入群的成员都是为了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所以就要有针对性的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也就是说有价值才是核心。如果你提供的输出内容无关痛痒 ,大家也不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在你的群里面,在知识大爆炸的现今社会,能够提供真正有料的干货才是群成员更期待的,能够让大家有所成长,有所收获才是根本
也就是说你提供的内容能够让大家成长,能够让别人货比三家之后发现你的内容确实是不虚此行,值!那么你的社群已经赢得了更多人的认可,持久坚持必见良效。
结语:社群运营的方法可能千变万化,但打造一个优质社群,永远是我们不懈奋斗的终极目标。希望小白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有所收获,感谢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