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接受外界图像信息,视觉获得的信息进入大脑,在大脑内部进行加工处理,让我们学到知识,获得线索。这种“内在的视觉”就叫做内视觉。内视觉功能是人人都具有的,但它却是一种潜在的能力,不是马上能够调动出来的。这是一种潜意识的能力,儿童或许比较容易激发这种能力,但随着我们长大,显意识越来越强大,潜意识受到越来越多的压抑,就越来越难调动这种内视觉能力了。 视觉型的人行动快捷,能同时兼顾几件事,多用色彩图画和照片而少用文字,说话简短,开门见山,要求环境清洁、整齐、着装舒服、颜色协调等。
意识与潜意识的沟通途径有三:
1、视觉;2、听觉;3、集合了嗅觉、味觉、触觉,以及深层的本体感觉、空间感觉、情绪感受等复杂心理活动的统称为“内感官”。
“内感官”分三个类型:“内视觉”、“内听觉”和“内感觉”。每一种类型,在习惯了使用之后,都会使一个人形成一些特定的思考模式、处事态度和行为模式。他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敏感:
1、某些事物让他特别反感、抗拒、有负面情绪、反应强烈;
2、另一些事物让他特别开心、容易接受、感觉良好、轻松。(注意:这两种对立的反应,都会让他印象深刻、记忆长久。)
3、其他的事物,只要不过分地多或强烈,他会淡然反应,或者容易忽略。懂得这个规律的人,可以很容易便找到他人习惯使用的内感官,然后在语言及行为上多做些配合工作,两人的沟通和相处,就很容易产生投契合拍的感觉。
多用视觉景象作思考的人,称为视觉型;多用声音语言作思考的人,称为听觉型;多用感受作思考的人则属于感觉型。惯用某一个内感官的人,他的用词中会显现出相同性质的语言文字,他的行为模式也会有相同性质的特质。因此,三种不同内感官类型的人,会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语言文字和行为模式。
第一种方式:观察眼球转动而测知惯用的内感官
1) 内视觉型的眼球转动模式是往上转动。
当我们在描述或思考事情时,眼球会不自觉地瞟向我们自己的左上方,这时你是在回忆过去的景象经验。我们称之为“视觉回忆”,简称“视回”。反之,眼球不自觉地瞟向右上方,则是在创作组合新的景象经验,我们称为“视觉创造”,简称“视创”。当双眼固定地往前望,称为凝视,也属内视觉。
2) 内听觉的眼球转动模式有三个方向:向左、向右及左下方。
眼球平视向左转动是在回想过去听到的声音和语言,例如回忆昨天听到的一首歌时眼球就会左转,称为“听觉回忆”,简称“听回”。眼球平视向右转动是在创造或整合新的声音,例如想象用你朋友的声音读出这句话时,眼球就会平视向右转动,称为“听觉创造”,简称“听创”。眼球向自己的左下方心脏的方向瞟,代表着自言自语,是我们独自思考时惯用的内感官。尤其是当心中烦闷的时候,在那份感觉里的自问自答,甚至重复别人说过的令你很有感觉的话,亦须用这个内感官模式,称为“听觉自述”,简称“听自”。
3) 内感觉的眼球转动模式是向右下方。
每当我们提取心里的味觉、嗅觉、触觉经验,以及本体感觉和情绪感觉时,眼球就会瞟向我们的右下方,这个模式称为“感”。
第二种方式:注意用词类型
内视觉型的人的语言和文字里会多用与视觉有关的字词。一个内视觉强而听觉弱的人很容易找到“视觉型文字”辅助他的语言,而不大容易说出“听觉型文字”,其他类型的人同理。
1)一个视觉型的人会容易在语言里出现以下的句子:
“你怎么看这件事?”
“怎样了,你看得透吗?”
“前途光明,但不平坦。”
“这个会搞得精彩缤纷,目不暇接呢!”
“她明艳秀丽。”
2)一个听觉型的人可能会这么描述:
“让我们谈谈这件事?”
“事情的细节你研究过了吧?”
“前面还会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呢!”
“到会的人都铿锵敢言,内容都是掷地有声的真道理!”
“她说话婉转悦耳。”
3)一个感觉型的人会这么说:
“这件事有把握吗?”
“对事情的安排,你感到安心吗?”
“前面充满艰辛和挑战。”
“主办方用心用力,来宾都感到很满意!”
“她细心温柔。”
第三种方式:观察行为模式
1)内视觉型行为模式
头多往上昂、行动敏捷、手的动作多而且大部分在胸部以上。
喜欢颜色鲜明、线条活泼、外型美丽的人事物。
能够同一时间中兼顾数项事物,并且以此为荣。
喜欢事物多变化、多线条美、节奏快。
要求环境整洁、摆设整齐。
坐不安定、多小动作。
衣着整齐、颜色搭配很好。
说话简短轻快、声调平板、对冗长的谈话不耐烦。
多针对速度、时间、乐趣程度进行抱怨。
说话一开始就入题,两三句便说完。
说话声音大、响亮、快速。
在乎事情的重点,不在乎细节。
呼吸较快而浅,用胸之上部进行呼吸。
2)内听觉型行为模式
说话内容详尽,还会有重复的情况出现。
在乎事情的细节。
多说话,而且往往不能停口。
重视环境的宁静或者音乐的质量,难以忍受噪音。
对用字很注重,不能忍受错别字。注重文字优美、发音正确等
行为表现出有节奏感
事情注重程序、步骤、按部就班。
说话中常有描述性的词语或者象声词,如“嘘嘘地喝汤声。”
说话中常有连接词,如“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
说话声音悦耳、有高低快慢,往往善于唱歌。
喜欢找聆听者,本人也是良好的聆听者。
头常侧倾,常出现的手势是手按嘴或托耳下,手或脚常打拍子,走路时不急不缓,表现出节奏或规律。
呼吸平稳。
喜欢好听的声音和话语。
3)内感觉型行为模式
注重自己内心的情绪感受,在乎与别人的关系但常常不善于处理。
喜欢得到别人的关怀,注重感觉、情绪、心境。
不在于好看或好听,在乎意义和感觉。
头常往下做思考状,行动稳重、手势少而缓慢,多在胸部以下。
坐着时比较静默、少动作、头多倾下,可长时间静坐。
说话低沉而慢,使人有深思熟虑的感觉,多用带有价值观的文字。
不善多言,但可长时间静坐。
说话多提及感受、经验。
往往一次不能说完一个完整的句子,要分两三次才能说完。
指责用语多针对别人对他的态度和自己的内心感受。
在乎与别人的身体接触。
呼吸慢而深,呼吸用胸之下部及腹部。
内听觉——处理听觉信息,尤其是言语信息;传统学习,内听觉用得多,也就是多读几遍的方法,而内听觉却是在三种那感官(内视觉、内听觉、内感觉)中最弱的一种。即只运用理性和逻辑思维。听觉型的人对文字敏感,说话多,说话内容详尽,绘声绘色。工作时喜欢听音乐,常有富于节奏感的身体语言。
内感觉——处理味觉、嗅觉和触觉的信息,也包括本体感觉(冷热)、空间感觉(位置)、情绪感受等。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人的内感官是可以提升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训练自己的内感官感觉型的人举止稳重、动作缓慢、不在乎好看或好听,重视人际关系,喜欢被人关怀和尊重,注重感受。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不自觉地偏爱使用一种或者两种内感官。 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左脑与右脑同步进行,即双脑同步。左脑负责文字、逻辑、执着、理性;而右脑则负责图像、直觉、创造、感情。
三个内感官的强弱倾向内视觉强而内听觉弱的人﹐因为性急没耐性﹐所以成长过程中培养出的行为处事习惯是没有耐性﹐不听别人讲话﹐或者听的时候不专心﹐自以为是。内听觉强而内视觉弱的人﹐容易在未看清事情前便妄下判断﹐往往过分急于给事情编出一套道理而忽视一些显而易见的现象。
内视觉强而内感觉弱的人﹐容易只强调行动快捷而忽略别人的感受。这种人甚至会压抑自己的感受而使事情继续下去。内听觉强而内感觉弱的人﹐容易强调理据规条而忽略别人的感受。这种人会振振有词地去为自己或事情辩护而不顾与众人的感情和关系。
内感觉强而内听觉弱的人容易行动﹐往往因为事情而引起情绪﹐而忽视一些明显的说明事情不是那样的因素。内感觉强而内视觉弱的人容易行动﹐往往因为事情而引起情绪﹐而忽视一些明显的说明事物不是那样的因素。内感觉强而内视觉弱的人容易陷入愁绪之中﹐不能把事情理出一个头绪。若内感觉强而听觉中的“自言自语”部分也强﹐则容易陷入一个下旋涡式的自陷困境﹕在内心给自己编出一些引起同情绪的逻辑﹐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引导自己注意更多的负面因素﹐从面制造更多这样的逻辑。
内视觉和内听觉都强而内感觉弱的人﹐往往做事勤快﹑有条理﹑但是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自己往往也容易因挫折而沮丧﹐也会间或感到难以维持自己的推动力。三种内感官平均发展的人人缘好﹐容易被群体接受。三种内感官都强的人﹐做什么事都容易成功。因为思考能力强﹐而且全面﹐所以自信心强﹐人也比较乐观。因为三种内感官之中没有好坏之分,所以惯用某一个内感官的人不会一定优胜于其他人。视觉型的人会与其他视觉型的人容易相处和配合,听觉型和感觉型的人也会容易与同型的人相处和配合。
三个内感官能够平均运用的人,因为能够有效地与三种惯用内感官类型的人配合,所以人际关系特别好。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在很多不同的人群中都容易被接受。所以,三个内感官充分地发展,是内感官能力最好的境界,是一个人提升能力的方向。
事实上,三个内感官充分发展的人,思想更平衡、全面,解决问题理解事情的能力都会比较强。但这份能力也可能被这个人的信念系统限制而不能充分运用。中国人普遍地惯用内视觉,我认为视觉占70%。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视觉型的人只占约40%,不过是稍高于听觉型(30%)和感觉型(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