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设计算法的,终究是极少数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听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对“算法”有了全新的认识。

世界上最早的程序员比第一台计算机要早一百多年,19世纪初期,法国人雅卡尔,就发明了穿孔纸带控制的纺织机,准确说是纺织提花机,这就是后来计算机用的纸带打孔机的原型,这就是算法。更早,1796年,瑞士人法布尔发明了八音盒。在一个轮子上做一些凸起,随着轮子转动,就能够驱使八音盒奏出制定的乐曲。再早呢?

可以往前推演很多。

所谓的编制算法,就是确定一套预先设定好的程序,然后遵照执行并产生确定性的反馈的体系。而程序员,可以被称之为体系的设定者。需要注意的是,这套体系是确定而中立,成立之后不再以任何主观意志所转移,而创造这一切的过程都是虚拟的。

现在的程序员,恰好符合这样的特点。

从这个角度来说,从人类开始有自主意识开始,就有了关于程序的认知。无论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感叹,还是诸如星象、卦象和占卜,根本上都是在适应一些程序和规律,那些先知、巫师、先哲可以算是最早的程序员,只不过他们只能“审核”,还没到“开发”的水平。

可以说,从逐步能掌握一些复杂技术开始,人们就有了制作程序、设定算法的想法,并在一步步实现着。科学理性与技术的结合可以说是算法的一次飞跃,在相应的边界里,遵循相应的规则,确定而中立,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

在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里,说在未来世界,只有1%的人掌握算法,其余99%的人沦为无用之人,想来这不但不是危言耸听,最多只能算阐述事实,因为算法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计算机算法,而拥有设计客观规则能力的人注定是少数。毕竟,遵循现有的规则和程序是安全的。而仔细想想,我们现在遵循的很多“算法”,难道不也是那些少数人创造的吗?

2019040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次作业统计:4组12人,交作业11人,刘春霞未交 未点评他人:蒲柏宇、赵甫辰、冯玉昌、马小格(工作太忙,已报备忘...
    白夜梧桐阅读 229评论 0 0
  • 今天就和大家说说湿气的具体危害,停留在身体的哪里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病症。 头部有湿气的表现——头沉 头沉并不是头想往...
    白柠阅读 2,230评论 0 1
  • 对于考试,可以说女儿基本上没有紧张过。但这次例外。 起先我也并不知道女儿的紧张,以为她跟以往一样地糊里糊涂。 记得...
    渔得渔樵得樵阅读 327评论 1 3
  • 今天回家,爸爸在做饭,我把一些好玩的东西给我弟弟,我和他一起玩彩泥。那个水晶彩泥,刚好可以当我们玩的牛肉。...
    蘑菇卿_5ca9阅读 411评论 0 0
  • 花落花开梦悠悠, 青草涟漪守旧梦。 清酒未终故人去, 赏尽红尘破凡空。 故人归来难回首, 我把故事换酒钱。 穷...
    金疯言阅读 20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