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一般地,正常人,每天都是要吃饭的对吗?而且少吃一顿就要饿得难受吧(减肥的不算啊)!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人活下去必须的能量补充,这是我们无论忙成狗还是驴都不能省略的事。
我们能否把读书当成像吃饭那样自然而又必须的事情?有人说,扯吧,不读书又影响不到生存。
不读书,是影响不到生存,但会影响生存质量。
吃饭是物质的,我们摄取了食物,通过消化转化成能量,让身体健康,保持体力。
读书是精神的,摄取的是精神食粮,也需要把所读的知识消化吸收,才能让人的精神世界丰富并且有视野。
肚了饿了是吃饭的信号,但是精神世界空虚了也会发送很多信号:浮躁、郁闷、失衡、懈怠、三观沦陷……这些信号如果曾收到,便可用“读书”来解决。
已故杨绛老先生有句名言: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我至今都觉得这是对于读书与我们的生活状态总结得最到位的一句话,精辟朴素而又一针见血。
我们单位开展了一个中层干部荐书活动,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以季度为周期,每人推荐一本书,并写出读后感,我就是那个“收作业”的人,把作业收齐了汇总编辑成电子版供大家分享。于是每个季度都要有一次虐心的“收作业”过程。在季度末到来的前20天,我就在办公系统里发送集体邮件,说明交作业的时间以及格式,在截止日期到来之前,还要再下几次工作提示,提示大家期限将至,但总有一部分人,在截止日期到了仍然不交,有那么几个人总是要等到下了最后通牒才草草上交,其质量就可想而知了,甚至交上来的读后感都是网络摘抄的,连文中的网络符号、硬回车都不改一下。延缓上交的人有时候会打电话致歉:这一阵手里的活太多了,忙的顾不上。我心里很想问一句:你这么忙,这阵子有没有吃饭啊!
其实,并不是因为多么忙而顾不上,是因为觉得读书这件事不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逼到那个份上,就可以不做。
女儿9岁,阅读成为每天的必修课,尤其是睡前阅读,基本上是雷打不动。按照常规,每晚洗漱上床后,要看半个小时书再入睡,每次都要催几次才难舍地放下书,关灯睡觉,因为怕太迟了影响睡眠。有那么几次特殊情况,时间太晚了,我们说好,上床后直接睡觉,不看书了。但关灯躺下之后,她却翻来覆去睡不着,说不行,你让我看会书吧,10分钟也好。
其实,养成习惯就会与你的生活相融了,阅读对女儿来说已经养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习惯,如果不做,会难受。她就是靠每天的睡前阅读,把350多万字的《哈利波特》全集看了两遍。
我也在一段人生浮躁的时期,忽略了读书,后来顿悟之后,参加了一个读书打卡群,每天上传读书情况,再写一段读后感,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30天连续读书。后来,我想,既然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继续坚持下去吧,看不打卡,不监督的情况下能否也做得到?其实是有点松懈的,虽然有时候偷个小懒,但基本坚持着。有时候也很惭愧地想,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有这个自律意识,也没人监督你每天是否吃饭啊,你不是顿顿饭也没落下啊!
其实,每天读书并不难,就看你在时间紧迫、多事掺杂的情况下,能否舍得把有限的时间匀出来读书。
再举一个杨绛老先生的例子:父亲有一次问杨绛:“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她说:“一星期都白活了。”父亲笑了,说:“我也这样。”
其实,是否能够坚持读书,就看这件事是否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吃饭与读书,都是在汲取营养,强壮自己,你只要有时间吃饭,就一定有时间读书,当把这两件事都做好,人生一定充满着无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