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班,日复一日的走过这条回家的必经之路,街头叫卖的小贩,摆摊买宵夜的大妈大叔总是不经意让人联想许多。最容易触发思绪的便是那每天定期与我走往相反方向的同龄人,或是高中生摸样的人,大概。
不知该如何称呼他们,社青显然不合适,暂且称为后生吧。来往交错的多是这样一类后生。他们去往何处,工厂的一线,产线,流水线,上夜班。我所工作的地方是一个三线小镇,附近招收临时工的工厂不胜其数,当然这样的后生同样也不胜取数。不知道什么原因,或许是家庭经济,或许是无心念书,便在这我们常人以为花一样的年纪提前过上了996的生活,只为一份生活的保障。
他们之中有的人长的其实很可以,稍加粉饰与广告上的脸庞有过之无不及。我时常都在替他们幻想,如果他们能平平淡淡的上一个高中,正常的去读一个大学,一定也能在很多人的言语里留下一段佳话。但现实是,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呆在不见天日的无尘车间里,靠着香烟与槟榔麻痹自己,木讷的接受时间的流逝。
房东阿姨跟我说,每天看到这些后生来来往往,她其实一点也不觉得可怜。这是自己不努力受的罪,哪怕当初读书的时候多花点心思,自己日子也不至于苦成今天这样,天天七点多出门,10点多回来,周六还得上班,挣得还不如同一家公司天天坐办公室刚毕业的学生多。
我觉得,大概对吧。在许多地方,毋庸置疑读书是成本最低的一次赌博。为什么说是赌博,诸如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初中辍学已成大老板的事情年年都听说。这就是一次与命运的对赌。只不过是一个平步青云的概率更大,另一个一夜暴富的概率更高,仅此而已。但是,在初中那种年纪,哪个小孩有能力去思考清楚去辩证思考这些东西。
无论是后生,还是后浪。大家都在被自己的格局所限制,都在拼命的追求自己所认为的美好生活。也许后生所看到的世界,就是当初自己某个背井离乡外出工作的邻居,被工作耗尽之后依旧强打精神风风光光回乡过年的姿态所吸引。因而以为读书无用,于是年后跟着邻居背井离乡,期待自己来年也能风风光光回家过年,五年之后盖新房子结婚。这就是他所看到的世界,他所看到的格局。
而后浪,也许被电视剧里,坐在高大的办公楼,喝着咖啡享受人生,自由财富的小资生活所吸引。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拥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喝着高贵的咖啡,过着财务自由的梦幻般的生活。这便是他所看到的世界,他所看到的格局。
随着他们出来工作,流入产线,汇入大海。才后知后觉,原来社会是如此,生活也是如此。大家都在996,大家都在承受自以为天塌下来一样的压力,大家都在不断被生活摧毁磨灭这意志,大家都在那昏暗的灯光之下幻想我马上就能拥有属于我自己的房子跟车子。只要再努力一点,工作就可以提前完成;只要再努力一点,就能多挣这一点加班费;只要再努力一点,季度奖金就有我的名字。所有人在拼命的追赶生活,所有人也都在坦然的接受生活。
追赶生活,依旧怀揣自己内心最好的梦想去努力实现;接受生活,学会接受所有与自己格局对等的磨砺与苦难。
擦肩而过,思绪万千。他们依旧奔向产线,只为以后的生活积攒本金。而我,回到出租屋,将其写成故事,为生活积攒厚度。这一刻,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