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一个同学给我发来一个邀请,邀请我进去一个小学的同学群。
我想起自己跟小学同学的联系已中断了好多年,除了少数几个外,上了中学后基本上就很少有过什么联系。
我怀着对同学的情怀接受邀请,进到群里面,发觉里面已经有四十多人,应该是以前两个班的人都在那。
微信的强大之处在于快速的拉人头,一个拉一个,一个拖几个,很短时间把之前一直失散没联络的人聚在同一个群组里。
在群里我见到了好些同学的名字,唤起了一些回忆,也有好些的名字已经没印象了,毕竟二十年过去了。
好吧,到目前为止这本是一件美事,但没多久后我开始后悔了。 后悔加入了这个群。
原因是我低估了群组的力量。 原来一个群组像轰炸机一样疯狂的发信息,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情。
我惊异的发现小学群里刷新的聊天消息的频率实在高得瞠目结舌的地步。
当我一加入了这个群,它的信息就像缺堤洪水一样,排山倒海的涌过来。
手机一直“叮咚叮咚”响个不停,那时我正在在食饭,严重影响情绪,我果断的将这群组设为免扰。
但它的搔扰没有就此结束,只要我一开微信,它就会在后台运算有多少条未读信息,由于信息量太多,令到有几秒钟的停顿,当我一点击进去,就明白什么叫刷屏。
没错,我不去看它的聊天记录也行,是可以把会话删除的,但在按删除之前,还是要等待它把未读的运算完毕,又是几秒钟的停顿。
就算删了又如何,它死灰复燃,一波又一波的信息紧接着来。 一个小时不看,它的未读信息轻轻松松过200条。
他们在聊些什么呢?
如果是一些联络感情的说话,还算是有意义,可我看到的尽是些无聊的东西,不着边际的聊天,或者一上来就发个视频,这个发个贴图回应,那个发个语音评论,我立马判断这是个垃圾话的场所。
本来如果一两天这样我也算了,大家都是同学嘛,但是随后的几天都保持一种疯狂的速度刷新。
其实出来发言的主要就那几个,其他几十个基本是保持沉默,我不禁纳闷,难道这几个人不用工作吗?难道整天没事干,玩手机?
我不知道其他几十人的想法如何,对于我,面对这种无聊的搔扰,我一定不会让它发生下去。
理所当然的,我退群。
共享经济和商业联盟的观念深入人心,造成现今人人喜好抱团组群。
为了合群,为了更多的归属感,人们往往在群体中愿意扮演一个萌物,表露出愿意和别人玩的善意,表露出我们是一组人的团队态度。
但在互联网的发酵之下,这种态度已经到了演不下去的地步。
对不起,我不能陪你们疯,我不能陪你们浪费光阴。 我不需要在群里保持露个脸搏取好感,我不需要发弱智的贴图来搏众人一乐。
我有我的梦想要追,我有我的目标拼,我有很多未完成的事要做。
我就是跟你们不一样。
想起了篮球运动员科比说过,他时常鞭策队友,他愿意做黑脸的角色,他宁愿现在跟队友们共同拼搏,多年之后回想起的是获得总冠军的喜悦,而不是现在跟队友们勾肩搭背,过舒服的日子,多年之后回忆起的却只是一事无成的遗憾。
是的,现在你完全可以过舒服懒惰的日子,尽情玩乐吧,尽情游戏吧,我希望你不会后悔多年之后的一事无成,或者你选择努力拼搏,珍惜每一分钟,我相信多年之后你会感谢现在的你。
最后一句忠告,从愚蠢的大合唱中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