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一个许久不见面的朋友通了电话。久不联系,话题自然很多。东拉西扯地各种海阔天空。
后来,我们聊到了彼此的生活。朋友只言片语都在羡慕我,一个在大城市生活的白领,有固定的收入,能见识到繁华大都市。
大城市有什么好?我开始向他大倒苦水,吐槽白领在大城市生活的各种压力。一个普通白领而已,每个月领着不多不少的薪水,却经常要周旋于各个项目之中,面对各种奇葩客户的刁难。为了完成工作,时不时还要加班加点忙到深夜。一线城市房价飙得离谱,买房比登天还难。将来结婚生子,孩子读书又是一层不小的压力……
我喋喋不休时,朋友打断了我,“比起我来,你可是幸运的了”。
也对,貌似如此。
朋友没有机会读大学,高中毕业就出去工作赚钱养家了。后来,结了婚生了小孩。现在跟着包工头在外地的工地上干活,每天搬砖扛水泥,百来块钱一天。工地并非每天有活干,有活干算钱,没活干包吃不算钱。工资得等上面有了钱才发,几个月发一次。所赚的钱,几乎全打回家作父母和孩子的生活费。逢年过节或工地闲时,回家几天看看老人孩子。
高中时期的文艺小青年,为了生活,现在只懂得在工地挥泪洒汗。
算起来,我应该比他幸运。
我们总是在抱怨生活的艰难,却忘了还有很多人,比我们还要艰难。
前不久,冉高鸣在《奇葩大会》上感慨自己的艰辛。大学期间,没钱健身只能去办廉价的健身卡,没钱去旅游,只能四个人挤在80块一宿的大床房,看起来“很淫荡”。
听了冉高鸣的演讲,很多网友觉得不舒服。他们和高晓松有一样的感受,都认为冉高鸣的言论侮辱了普通人的阶层。甚至,高晓松老师直接在节目里中断了冉高鸣的演讲。
或许,冉高鸣的本意并非如此。只是想通过讲述自己的一种新奇经历,来打动现场的评委与观众。然而,他的经历却并足以支撑起自己所想表达的内容。结果,玩火了。
读大学还能去健身旅行的冉高鸣,估计不了解的是,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远还没能过上轻易就能去健身旅行的生活。
在这点上,冉高鸣刚好戳中了很多人的痛。
知乎上,偶尔也会看见类似的回答。答主总是看不懂农村人的生活方式,看不惯底层人的言行举止。你们的生活怎么会这样?你们再努力一点,不就不贫穷了吗?
他们不知道,他们现在的苟且,也许是很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另外一个朋友。为人善良,经常有一个举动就是,下班路上看到路边摆摊的,总会去买一点回家。无论是否需要,我对此表示不解。
有次冬天的晚上,跟她吃完饭走在路上。看到一个老奶奶在路边卖橘子,寒风中独自一人守着摊子。
朋友过去称了几斤,给钱就撤。我不解,问她,你又不喜欢吃橘子,干嘛还买那么多。朋友回答,哎呀,大冬天的还摆着摊,人家肯定不容易啊。生活那么容易,谁还晚上不回家啊。
她这么说,我貌似懂她了。
我们在向往诗和远方时,还有很多人比我们的苟且还苟且。
对比我们弱势的人,多一些理解和关怀,或许这个世界就多一点温暖。
就像承兴关爱基金对留守女童的关怀。
昨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承兴国际集团合作设立了“承兴关爱基金”。承兴国际集团在五年内捐赠不低于1000万人民币用于基金宗旨相关的公益项目。其中,宣布启动了“馨芽邮包”和“青春课堂”两个项目。
“馨芽邮包”有个人卫生用品、贴身衣物和青春小手册,以及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和孩子们的实际需求,添加物品。每个邮包的总价为100元,能满足一位女童4个月的卫生物品用量。将依托各地妇联组织以及中国邮政派发到受助学校。
“青春课堂”的项目解决的是孩子们心理上的需求,邀请心理学与医学专家,给孩子们讲授生理卫生知识,以及她们成长过程中各种困惑和心理问题。对留守女童一些难以启齿的问题和疑虑,给予专业的心理指导和舒缓。
承兴关爱基金说,只不过近一点小力,让留守女童能健康成长。作为平凡的我们,为留守女童呼吁一声,也是出一份力。
PS:
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全国有17岁及以下的留守儿童超过6100万,相当于英国人口的总和。
加上3600多万的流动未成年人,总数在1亿左右,大约占全国3亿未成年人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我国每3个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处于留守或流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