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长春的公园漫步,茫茫林海之中,不仅可以呼吸到天然氧吧的新鲜空气,还常常与跳来跳去的小松鼠打个照面。这里的松鼠可真多呀,窜来窜去的,很是热闹,举起相机抓拍,动作却远没有这些个小精灵来得迅速,还没等你靠近,它便早已没了踪影。看着我跟小松鼠们捉起了迷藏,老公不仅感叹到:看来捉一亿只小松鼠也绝非易事啊!
“一亿只小松鼠”,这句话在我们家可是在典的,出自儿子的一个许诺。
儿子三、四岁的时候,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市区的街面上还常能看得到卖小百货的流动车。车上除了针头线脑、袜子头饰之外,还有一些仿真的手饰,比如有机玻璃做成的宝石戒指、镀金项链等。一次这小人趴在人家的车子上许久,爸爸催了半天也不肯离开,未了,用胖乎乎的小手指着一只“宝石戒指”怯怯地说,给妈妈买这个吧!
儿子的一番心意令老公高兴并感动,于是便花了两块钱给我买了生平第一枚戒指。
事后我跟老公嘀咕,这小人怎么想起要给妈妈买饰品了?一定是在幼儿园里看到其他小朋友的妈妈有戴的,受了启发。
这戒指我却一直没戴过,直接变成了儿子的研究项目。上小学后的儿子最喜欢看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在阅读了有关矿石的章节后,便把能够找到的所谓矿石都拿到阳光下去鉴别,那枚“宝石戒指”自然成为了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正是那个时候,儿子知道了,钻石就是经过琢磨的金刚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碳元素的结晶体,是世界上珍贵的矿石,而钻石中“祖母绿”,“猫眼”等就更加的珍贵稀有了。
妈妈,这个...会不会就是“猫眼”?
儿子N次地举着那枚戒指,对着太阳做着N次的鉴别,红扑扑的小脸蛋洋溢着兴奋与好奇。
儿子,别做梦了,两块钱还能买到“猫眼”?我说。
给妈妈买一只猫眼吧,我也正好做研究用,我很想看看“猫眼”是什么样子的。儿子跑到爸爸身边说。
我和老公都笑了:宝贝,你说得轻巧,你知道一只猫眼需要多少钱呀?那可是价值连城的东西啊!
儿子说,那又怎么样?要不就买一只钻石的吧!
老公说,钻石的咱们也买不起,除非等你长大后挣了钱再给你妈买吧!
儿子说,这有什么难的,我去东北大森林,捉一亿只小松鼠,一元钱一只,可以卖一亿元,总会够了吧!— 那时我们家正有一只朋友送的小松鼠,儿子很喜欢。
我和老公笑得更厉害了:我的傻儿子,除非那些小松鼠们都傻得跟你一样,坐以待毙,等着你去捉,再说,即使真捉到这么多,又能卖给谁呀!
从此以后,我们家便有了一亿只小松鼠的典故,儿子也有了要给妈妈买钻戒的许诺。
后来我给儿子开玩笑说,钻戒我不喜欢,将来真有孝心,还不如送我一架车来得实用,最好是宝马,凯迪拉克也凑合。
长大后的儿子却再也没有许诺过什么,只一次,谈到兴趣与职业的问题时,竟有几分无奈地说:看来还得挣点钱呀,不然,拿什么给我妈买车啊!
虽然只是调侃,可儿子还是感觉到了许诺的压力,当然,其中更多的是他对父母的报答之心。
唉!空巢中的父母大抵总是这样,凭着一件极小的事情,也会无端忆起儿子在身边时的点点滴滴。而这些点滴的过往对于父母,已经是一种幸福的慰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