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枫桥那些历经沧桑的石阶,原本粗粝的石条与其说是被无数的脚底板,不如承认是历经岁月的磨砺已是滑溜似镜,就像现代的光盘承载着无数的故事记录着多彩的人生,只是芸芸众生早已失去了依靠触摸与凝视与之神交互通的能力。
桥堍下的铁岭关仍然据守着古道咽喉,只是古运河早已被江心洲和连廊以及更多的通往城区的拱桥打通,更别说身后的一众高楼大厦了,再也找不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风,城头的旌旗更像是古戏台的幡帘,平添了许多妖娆俗气,倒是长满青苔的城郭和古砖,与枫桥的条石还能遥相呼应,共同营造出古朴的氛围来,让人忍不住要伸手去抚触一番。
就在不经意间,铛-铛-铛---的寒山钟声响起,感觉近在咫尺但又悠远绵长,不可方物无法名状,犹如一串串现代密码,灌进了那些由古砖古石构建成的古迹里,顷刻间带着人们嵌入了浩瀚的历史长河里,耳边响起了“月落乌啼霜满天、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千古绝句来。恍惚间人们变成了身着绫罗绸缎的才子佳人和头戴纶巾的文人墨客来,或扶栏侃侃而谈指点江山、或对着美景吟诗作赋,桥下舟楫轻摇穿洞而过、隐隐约约地闻得昆曲清歌与碧螺茶香。放眼望去两岸桃红柳绿,红彤彤的凌霄和紫云云的古藤越过深宅大院爬上了远处的房舍围墙,沁人心脾的栀子花和白兰花香充盈天地之间,盖过了姑苏流水的清澈香甜、郊区原野的朴实芬芳。
循着钟声,一路神驰,抵达寒山寺门,明黄的外墙彰显着佛家的身份,参天的松柏古木述说着渊源流长的故事,正山门内风调雨顺四将拱卫着一尊弥勒,在严肃威武中调和着中庸与大度,大雄宝殿内如来端坐俯瞰众生,偏殿亦有观音和五百罗汉等塑像,千百年来虽几经损毁但每次都被修复如初,至唐朝张继做成枫桥夜泊后更是蜚声海内外,尤以寒山钟声为最,每年岁末,那108撞钟声给无数人带去了希望抚平了创伤。
今天,每个寺院仍遵循晨钟暮鼓的信条与神沟通,为世人祈祷为罪恶忏悔,以普度众生修得善业。然诸多善男信女无视清规戒律,不分时辰不问缘由花钱撞钟只为那一记钟响的做法实在叫人匪夷所思,毕竟无论祈福还是忏悔焚香面壁可以理解、不合时宜地铛铛不仅干扰了寺院的肃穆、也扰乱了传统的祷告谛听的规矩,怕是适得其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