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租房的日子,终于搬到新家了。
新家所在的小区,遵循着南方园林的设计精髓,除了没有南方园林的水,这里的花草极其丰富且有层次感,名曰小区,其实就是一个大的公园。看窗外,公园美景尽收眼底;入小区,曲径通幽妙不可言。真是个适合人居的好地方。
这样美好的地方,当然少不了那些优雅的标语,提示人们要爱护花草,保护环境。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人们践踏草坪。没过几天,草坪上就出现几条“人造天路”。路人对这现象议论纷纷,几乎众口一词的认为人们太过没素质了,这样好的草坪就这样给踩成路了。
面对草坪上触目惊心的伤痕,我确实也很愤怒,毕竟这个小区才交工不久,一切都是新的。若是五年前,我可能也会说这些踩踏草坪的人素质低,但今天我没有这样做,我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踩踏草坪?
前文路人甲所说的人们素质低不无道理,现在人们爱护花草的意识较过去已有较大提高,但还没有达到文明市民的应有的水平。而提升人们的素质需要长期的教育与引导,不可一蹴而就。除了这个因素,就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人们的这一行为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仔细观察了草坪里的“天路”,发现每一条路都是笔直的,这与小区内设计的道路大相径庭。小区本是公园式小区,道路设计以曲为美,造就曲径通幽之感,给人以更好的休闲体验,这是设计者的初衷。然而一些人认为,小区本身就是生活区,我为方便回家走些直线也无可厚非。总结起来就两句话:设计者为人们能更好的休闲(休闲理念),一些人为了能更方便的生活(生活理念)。
这是两种理念的对立,想到这里,这两种理念开始在我内心里打架。生活理念问我:如果是你,你会走别人践踏草坪弄出来的路吗?我挣扎了一下,惭愧的说“我会走”,听到我这样回答,它满意的冲着我笑着,又转过头鄙视的看了休闲理念一眼。而休闲理念也毫不客气,问我道:你需不需要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我毫不犹豫的回答:“非常需要”。见我回答的干脆,休闲理念带着胜利的喜悦,将刚才的鄙视的眼神又怼向了生活理念。我怕它俩打起来,紧急退出思考模式。
其实它们俩本不必打架,人们生活在小区,就需要有方便的生活,也需要有良好的休闲。人们的需求不是单一的,是复杂多样的。正因为需求的复杂性,生活和休闲两大需求才能最终统一于人,也就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这种思想是希望设计人员在设计小区道路时候兼顾生活理念与休闲理念,比如,在设计休闲区时候用曲径通幽的方式,尽显休闲之乐。在设计生活区或生活区与休闲区过渡地带的时候,要以方便人们生活为主,尽生活之便。在设计生活区时候可以先将土地平整,但不要种花草,任由人们行走,过一段时间后,在人们踩出的路上修路,其他种花草,这样既能方便人们生活,又能很好的保护花草,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当然,加强人们爱护花草的意识,提升人们素质也是当务之急,这项工作也要常抓不懈,但不能操之过急。和西方社会相比,我们的市民文化还需要继续培养,但西方社会的市民文化的形成是经过了数百年的积淀才形成的,我们的市民文化从改革开放算起才不到40年,发展空间还很大,路还很遥远,而且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最终提升全社会的爱护花草的意识,才能创建更加美好的家园。
而我们的花草,也将不再被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