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家训是家族价值观的载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家规=家庭会议+严格执行
现状堪忧
最近有新闻,3个未成年小孩,逼迫一个小孩吃屎,导致这个吃屎男孩精神异常。
这类骄横的孩子,近些年为什么越来越多?
因为他们严重缺乏社会规则的教育。太宠爱了,反而是坑害。
有的孩子在家里骄纵,在学校老师也不敢管。因为他的家长总能帮他搞定他惹的麻烦。所以他们无法无天,藐视一切规则。“李天一案”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么这个社会运行的规则从哪里学?
最先是在家里,然后是在学校,最后回到社会。
由此看出,家规其实是孩子最早的家庭教育。也是最早的社会规则教育。
家规家训有什么用?
家规有两大作用。
一、是帮助孩子学做人。家规代表了家庭秩序,其中的规则意识,可以帮孩子建立边界感;
熟悉家人之间权责利的互动关系;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独立能力。
二、是建立家庭的价值观。
家庭价值观就是对家庭文化的认同;
家庭文化的载体就是家庭规则和家庭仪式;
家庭规则蕴含着家庭成员的三观。
比如某些家庭为了建立成员的亲密感,会制定一些家庭仪式:
吃饭必须等人齐;
睡前要有亲子阅读;
饭后一家人一起散步。
这些仪式,就包含家庭三观的一部分。
家庭会议
为了让家规融合全家人的三观,做到和平共处。可以利用定期召开家庭会议的方式制订家规。逐步形成合理的家规和仪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会议还可以对家规进行迭代升级。
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订,既增加了孩子的身份感和参与感,同时还避免了孩子对规则不理解而抗拒执行的情况。
有的家庭产生家规的过程不让孩子参与,家长也不屑于解释。
殊不知,这样的家规制定出来,反而会有产生负面影响。
因为不解释,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霸权主义,会增加孩子对家长的不信任,增加家庭冲突。
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大孩子来说,更是要达成共识,才能确定这些条款。
所以解释是对规则的一种保护,也是对孩子的尊重。
当孩子获得了知情权,知道了规则的用意,也能更好的执行规则。
严格执行
家规为什么要严格执行?敲黑板,此处的严格执行,不是暴力执行,不是吵架,不是对骂。
“严格执行”是家长温柔且坚定,是在保护孩子的情况下,绝不让步。
如果我们不严格执行,随意制订规则,随意打破规则,就意味着确定性的消失。
而规则的确定性,是能给孩子们带来安全感和边界感的。
就像法律法规因为有警察的执行,反而给了我们安全感,也知道了规则的边界在哪里。
所以这里有点反人性。要切记。
不要以为严格执行是在破坏亲子关系,
这反而是在保护孩子的安全感和边界感。
所以家规制定以后,首先要确保规则的合理性,其次要确保规则的严格执行。
总结
历史上的著名家族,都有家规。
如:《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弟子规》等等。
可见家庭规则的重要性。现如今的家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规则教育。
才导致了很多孩子到社会上缺乏基本的社交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所以,赶紧制订你们的家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