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恰逢仲春好时光,准备妥当了骑行装备,携子一起到柳条依依,乱花迷人的春风里穿行。微凉的风,抚过脸颊,顺着脖颈儿钻进刚换的低领子的毛衣里。春风带着点儿羞怯的含蓄,它不好意思越殂代疱抢了冬风的凛冽,也不愿意占了温热夏风的鳌头,所以,凉凉的,有冬的一分寒,亦有夏的一分温,在冷热的交融里过度着,总之,是恰到好处了。体味着春的谦恭,不自觉地,微微喘息的口中,就有春风“圣贤”的感叹。可不就是么?!你看那被香风吹出的如孩子们笑出地抬头纹的沂河水,舒张活泼却又内敛稳重。你看那如青春妙龄女子长发及腰发丝的妩媚垂柳,曼妙多姿却又轻轻点水不着痕迹。你看,还有那路旁的白玉兰,花蕾孕育的,含苞待放的,笑裂了嘴儿的,甚至那随风摇曳飘零的,都带着落花散香的仙气,但绝没有招摇过市的张扬。
途径孔子文化研究院,门厅两侧的杏花儿开的娇嫩,如妙龄女子含羞带绯的脸颊,白里透红儿,粉里透亮儿,诱人的很。我无意停车,车却靠路边石阶停下,沉浸在花不醉人人自醉的杏花雨中。看到牌坊上温而厉、威而不猛孔子的名字,竟想起了卫灵公的夫人,那位让当时人非议,当代人猜测面如杏红、身若杨柳的南子。也许南子是利欲熏心、贪慕虚荣、水性杨花的;也许南子又是赏智慧、识时务、重人才的;再或者,她本身就是位是非对错难以定论的“侠”女子。时代变迁,人去灯灭,好与坏,善与恶,别说于世界万物来讲已无意义,即便对于我们个体生命来说,也已是灰飞烟灭,何必口舌?!何苦争辩?!但无论如何,南子这位女子及她的故事,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还是因了与圣人的“瓜葛”,不仅在《论语》的朗诵声里给我留下个“争议”深刻的印象,在今天孔子研究院门厅前的春色里,亦担任起了“启予者”的角色,实在是意外收获。或者孔子那句被世人解析了多遍、多种意思的“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的“辩解”,真的是孔子对人、对事乃至对万事万物的“忠恕”和包容情怀呢。
孔子研究院片刻逗留,单车顺着大同路直行,上了沂河大桥,桥峰处春光更加明亮起来,纵目望去,浅黛春山,处处纱。车轮渐行渐慢,倚桥栏杆,顺着河岸两堤的方向,溪边风物已春分,绿树头、红粉色,青波水,由高到低、“层峦叠嶂”,乱花渐欲的陶醉。桃花儿身披洁白如雪的素衣,蕊心里点滴粉,羞涩半边天际。一些端着专业摄像机的摄影师,或远或近,或蹲或立,或佝或俯,围绕着白衣杏花仙。一时间,我被这些闭起一只眼睛,专注地在镜头里索寻倾心一景的摄影师们感动了。他们像春一样,专注地为这个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世界留下暖心的一幕。
愣神的档儿,脱掉了棉服,去掉了外套,只穿卫衣的儿子,已桥上桥下骑行了几圈儿,小脸儿腮处红的通透,额头上的汗水也已聚成了滴儿,发丝里蒸腾着雾状的热气,他用现实的行为和全身的朝气告诉我:春真的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