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猫石鱼
荣格说:“你的潜意识会指使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除非你能意识到你的潜意识。”
知道觉察这个词语源于两年前接触到张德芬老师的第一本心灵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该书通过一则故事讲述了唯有依靠自己的检视并保持时刻关照内心,通过自我觉察,彻底了解自己的内在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能最终实现真我。
百度百科对觉察的释义是:发觉,看出来。对自我觉察这个词的说明就是保持一份“注意力”在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上。
日常工作生活保持觉察与否有很大的区别。
分享几个我自己自我觉察的例子:
1.最近一次遇到堵车是上周六,因为不熟悉路况,开导航驾驶错过一个路口结果走了另一条路线。导航给的到达时间跟之前的线路差不多,哪知道我所在的左拐道的绿灯时间特别短,车几乎用挪的方式往前移动。当时的想法首先就是先接受自己这一操作,从心理上不去懊悔或责怪自己开错路,只是走了一条不同的线路。其次,当自己不烦躁静下来的时候,发现窗外这个季节的各色绿叶其实特别美,至少以往的4月我没有这么用心注意过它们带给春天的美好。
2.面对父母的絮叨或者一件事情翻来覆去地说时,不再像以前自动化的反应那样嫌他们烦,而是从内心接受了他们难以被改变的事实,这也是自我认知的一个部分,就是自己也会老去,而父母表面的说教也好督促也罢其实背后都是他们对子女无尽的关爱。当我觉察到这一点以后,非常珍惜每次跟父母相处的机会,也常常为能带给他们一些细微的快乐感到幸福。
3.工作中遇到大量沟通还解决不了的问题,双方都想向对方说明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时,我觉察到如果没有人先退出尝试先弄清楚对方说的是什么,我们将在沟通上耗费更多的时间,于是我会主动先停下来并鼓励对方说完。等理解了对方的意思后,我再复述一遍对他的话的理解,然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也就是说当我时刻保持觉醒的时候,自己从自我认知到态度行为上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这几个例子无一例外都告诉我自我觉察首先要求慢下来,静下来。这并不是说停掉手头在做的一切事情,而是充分去感受当下内心处在什么样的状态,自己与内在作积极的互动,从而去调整对外的情绪和行为。
有个现象比较能说明这一情况,那就是家长对孩子发飙。孩子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做作业拖沓,家长一开始可能耐着性子百般讲解,一旦效果差强人意,就会冲着孩子发火甚至打骂孩子。事后又觉得不应该冲动,但苦于找不到抑制愤怒的方法,终日被这种周而复始的懊悔折磨着。
如果家长能在自己最开始不耐烦的时候问问自己:“你怎么了?”,当你开始问这句话,说明你已经开始自我觉察了。
启动自我觉察并不是转移注意力。
很多人发现自己焦虑,烦躁,抑郁的时候会选择干点别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比如看电影,刷微信微博,比如和朋友出去嗨等等。有些时候似乎可以短时间内驱走不快,可是没多久,那些不快很快就会找上门来。
“不快”就像一个你讨厌的朋友,你为了不见他找借口避开他,可他就在你家门口等着,无论你在外面玩多嗨,你总是要回家,也总是要面对他。
只有当你真正面对,才能对自己有所觉察。
光是呼吸不算活着,光是心脏跳动也不算活着。当你有觉察力的时候,你才称得上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