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可以吃肉食,也必须吃肉食,但是需要谨慎选择肉食的种类、烹饪方式以及摄入量。
一、为什么要吃肉食
肉类不仅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对于维持肌肉健康、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富含有铁、锌等矿物质和维生素B12等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对于身体的健康同样至关重要。因此,在合理控制脂肪和嘌呤摄入的前提下,适量摄入肉类对于痛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常见的肉食中嘌呤含量
根据《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根据每100g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将食物的嘌呤含量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Ⅰ类:嘌呤含量>150mg,Ⅱ类:嘌呤含量75~150mg,Ⅲ类:嘌呤含量30~75mg,Ⅳ类:嘌呤含量<30mg。
当嘌呤含量大于150mg时,即为高嘌呤食物,痛风患者避免食用;
当嘌呤含量大于70mg且小于150mg时,即为较高嘌呤食物,痛风患者少食用;
当嘌呤含量大于30mg且小于75mg时,即为较低嘌呤食物,痛风患者可食用;
当嘌呤含量小于30mg,即为低嘌呤食物,一般不受限制,但是需要注意摄入总量;
三、痛风患者可以吃哪些肉食
痛风患者可以选择食用一些低嘌呤的肉食,如燕窝、干海参(需注意适量,因干海参虽嘌呤不高但可能含盐量较高)、干鲍鱼(同样需控制食用量)、鸡蛋、鹅蛋、猪皮、猪血、牛蹄肉筋、牛骨头汤、银鱼等,此外,痛风患者可以适量摄入一些中等嘌呤含量的肉食,但需谨慎控制食用量,包括鸡胸肉、火鸡肉、鸭肉(去皮食用更佳)、烧鹅(同样去皮以减少脂肪摄入)、牛肉(选择瘦肉部分)、牛蛙腿肉、猪瘦肉、兔肉、瘦羊肉,以及某些鱼类如晶鱼、多宝鱼、鳕鱼等。
四、痛风患者如何选择肉食如何选择烹饪方式
先焯水再烹饪:由于嘌呤有易溶于水的特性,因此烹调肉类时,可以先将肉切片焯水,再进行烹饪,以降低肉类中的嘌呤含量。
烹饪可以选择蒸、煮、焯拌、炖,既能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又能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尽量避免煎、炸、烤、火锅、腌制、煲汤,这类高油、高糖、高盐的烹饪方式可能增加食物的嘌呤含量,同时也不利于患者的健康。
五、痛风患者应如何控制肉食的摄入量
1、每日嘌呤摄入量
痛风患者每日嘌呤摄入量不宜超过100~300mg,在痛风发作期,每日嘌呤摄入量更应严格控制,通常建议在150mg以内。主食、蔬菜、水果也含有一定量的嘌呤,因此,肉类的嘌呤最好控制在100mg以下。
2、脂肪摄入量
痛风患者建议每日脂肪摄入量不超过50克,优先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如果是肥胖的患者,需要更严格的控制。因此,肉类尽量以瘦肉为主,剔除脂肪可见的肥肉,降低脂肪的摄入量。
六、肉食对于痛风患者有哪些危害?
对于痛风患者而言,不当的肉食摄入可能带来诱发或加重痛风发作等一系列健康风险。
首先,高嘌呤肉食是诱发或加剧痛风发作的重要因素。
其次,肉食中的蛋白质首先被胃酸和消化酶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肝脏将代谢的氨基酸及尿毒素(如氨基转移酸)进行转化,形成尿酸。
再次,肉类中脂肪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氮质废物和酸性物质,这些废物和酸性物质需要通过肾脏排泄,从而增加肾脏的负担。
然后,动物内脏等肉食中可能含有抑制尿酸排泄的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干扰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导致尿酸在体内滞留和积累。
此外,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肉食摄入可能增加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肉类中的高热量和高脂肪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可能进一步加剧痛风的症状和并发症风险。
综上所述,痛风患者在选择肉食时需要格外谨慎,避免摄入过多高嘌呤、高脂肪的肉食,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在此推荐一款,一款富含维生素C、黄酮类和多酚、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的醋橙植物饮品——酸神植物饮,由陕西医药控股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百年非遗秘方传承,纯植物萃取发酵,中药配比结合调制,具有降尿酸、融晶、根治痛风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