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整天时间追完迷你剧我的阿勒泰。过了两天好像依旧走不出来,反复刷着各种剧情分析和经典段落,意犹未尽,小心翼翼的找寻自己因为粗浅的观看导致的遗漏或者潜藏的伏笔。偶尔会心一笑,偶尔小鹿乱撞,偶尔泪流满面,五味杂陈。好像很久没有追一部剧追的如此的酣畅淋漓和依依不舍,好像在你内心某一个柔软的地方被点燃,被轻轻触碰,被治愈,被拥抱,不知羞耻的想记录下观后感。
很早之前就听说是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改编而成,我一直在脑海里搜索关于这本书的任何记忆,然而几乎为零,我很武断的以为自己是读过这本著作的,至少对于这个作家我是不陌生的,当我还在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欣赏的作家作品被改编,好像是一种被别人认可的感动,我清楚的记得备忘录里关于李娟的书单,我特意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找到了她所有出版的书的电子版,然后就一直存在我的图书里面,我居然忘记去读了,我这该死的记忆啊。
或许是因为没有读的原因,带着这种空白的记忆去投入在剧中也是一种新的体验,不然就会像其他经过原著改编那样,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自我解读,像一个挑剔的顾客,无法沉寂其中,也正是这种空白,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阿勒泰,像极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旅行,让你的感受变得真切且自然,这也许是文字所替代不了的。
关于阿勒泰的一切,小卖部一家三口以及哈萨克族人的生活,在阿勒泰的荒芜的小村庄和辽阔的大草原上慢慢的铺展开来,喜欢写作的李文秀,去生活,去爱,去受伤。她用心去感受生活带来的一切,在那些平静且自然的日子里感受了母亲对父亲的怀念,对生活的坚韧,和对爱情的渴望。她结交了同样年轻美好的好朋友,也喜欢上了巴太,相比于城市的便利和冷漠,文秀渐渐爱上了阿勒泰的一切,那里的冬天是寒冷且温暖的,那里的风沙是干燥且滋润的,那里的人是固执且单纯的,她十八️九岁的内心在也好像被滋养的更丰富起来,因为那个充满了变数和惊喜的地方。
她觉得自己是无用的人,挣不到钱,做事也做不好,还很容易惹麻烦,可是张凤侠却说生你下来不是让你变成别人眼中有用的人,你是你自己;就像眼里有她的巴太会对她说:我知道你的好,别人喜欢你也是很正常的,两个年轻人心灵的触碰直接却是一种纯粹与美好,她们跟随牧民迁移至夏牧场,在夏天即将到来的草原上被喜欢,被看见,被需要,她自由的奔跑,哪怕是摔跤,她欢快的感受到了这里的一切,有时候生活也不需要太多的金钱和物质,尽管那里只有成群的羊和草地,多么美好的景色和鲜活的人也都被瞬间治愈了。
虽然结果看似有些残忍且不太圆满,可大时代的背景下哈萨克族人也终将被时代改造,作为最后一支游牧民族,他们的命运何去何从,就像苏力坦手中最后一支猎枪,交与不交,不过是早晚的问题,那些被时代巨轮被碾压过的,像那一条条被修的笔直且光滑的公路,在草原上像刀切割过的疮疤,也终会被汽车和摩托车给取代,他终将会面临人生的选择,是️留在城市还是回到草原?是跟随大流还是独自放牧,忍受草原的孤寂,或许每个人都会面临不同人生的选择,但选择也只是对于生活的一种流放,时间也终将会取代一切。踏雪的死也让故事变得割裂且流畅,三年后的巴太剪掉了长发,放弃乘坐公交选择骑马回家,看望父亲,他的选择也让阿勒泰的故事得以圆满,他内心坚守的,不仅仅是对文秀的爱,还有哈萨克族人的内心归属,他顺从了内心的选择,回到那个让他自由且纠结的地方,可他是热爱这片土地的,哪怕它开始变的千疮百孔,但冬去夏来,他们一次次选择离开夏牧场不过是为了给这片土地重新休整的时间,他们不过是这片美丽土地最后的坚守者。
我开始重读那本《我的阿勒泰》,虽然文字的风格跟剧里表达有微妙相似,但文字独有的美丽用任何现代设备也是无法取代的,希望我能早日读完,不得不说这部剧是真的好看,粗浅的观影体验也不过是拿文字小小的记录下,镜头下真实的阿勒泰也让人心之向往,如果我能勇敢一点,来一场新疆之旅,就是因为这部太过于治愈的镜头吧。到时候或许能够真切的感受到那些精美绝伦,无比美妙的景色,李娟老师也说过,她能写出这样独特且优美的文字,不是因为她的文笔多好,而是这里的景色在她的文字里变的鲜活了,这大概就是她心中的阿勒泰,永远被定格的阿勒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