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篇》23——24
二十三、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子张问:“十代以后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夏朝,改动了多少,可以知道;周朝继承商朝,改动了多少,也可以知道;以后的朝代继承周朝,即使百代,同样可以推测。”
解读:这句话彰显了孔子对华夏文化的信心。他坚信中华文化定能流传千古。而现在的确如孔夫子所想,我们华夏千年的文化延续至今!这也正是我们所有华夏儿女为之骄傲的!
现在的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推广却很慢了。很多孩子对我们的历史及文化的了解都知之甚少,还好这些年国家提倡中华文化的学习以及大力推广。尤其是央视推出的一系列节目。让我们璀璨的中华文化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
学习《论语》是了解中华文化的基础,所以更要学好《论语》。
二十四、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 孔子说:“祭奠别人的先人,这是谄媚;遇到符合道义的事却不敢做,这是懦夫的行为。”
解读:1、孔子指出祭祀的本质是对自己祖先的了解及感怀,而并非要求保佑自己。祭祀是要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而对别人的祖先,只要有适合的敬意即可!如过了,就是谄媚了。那肯定是有事所求,有利益所图。
2、孔子非常赞赏“智、仁、勇”认为这是人所具备的最好的品德。
所谓“勇”我认为是英勇、忠勇,热心、仁心、爱心。见到不平事,要敢于打抱不平,敢做出正义之举;对于能帮助的,尽自己的力量予以帮助。如果都畏首畏尾、自私自利,那就是懦夫的行为。而这个社会如果都自私自利、畏首畏尾,那将是一个冷漠的人间。如果人与人之间只剩利益和冷漠那岂不是太可怕了。
现在网络信息发达,每每在电视、视频号或者抖音上看到“勇者之事”都感觉特温暖,特振奋,也特欣慰!勇最近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里辜鸿铭的话说,中国人骨子里有着“温良”的品格。正是因为善良,我们才会“该出手时就出手”!正是我们的“温良”才会鄙视排斥那种自私自利的人。正是我们骨子里的“温、良、仁、勇”才会在国家有难之时有那么多的华夏儿女挺身而出!“五四运动”如此、抗日运动如此、“汶川地震”“非典新冠”亦是如此!
这让我想到现已深入人心的那句话“此生不悔入华夏”!
(火车上书写,有点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