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一放暑假,我们就去了南京,我带了一本书《断舍离》,在南京呆了4、5天,把这本书看完了,跃跃欲试,就等回家。
回家后的一个周五晚上,我和丫头两个人,带着箱子和书,又搬回了老房子,从学校附近的出租房。老房子已经装修了16年,说装修还抬举了,其实当年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践基地",装修的很粗糙。老城区一套顶楼的小房子,毛胚房就住进去了,过了两年攒了点钱,怀孕了,才开始“装修”的,当时我有孕在身,又在新单位是个菜鸟,还得努力工作,所以装修事宜就没过问。其实过问了也没用,因为他比我还固执,我提的建议他都没有采纳,比如卫生间太小不装浴缸装淋浴、墙上预留足够插座、厨房间里开个小壁橱、一整面的书橱,等等。刚住进去的时候,家徒四壁,后来慢慢添了许多东西,空间便觉得拥挤。女儿三岁之前,我还稍微有人帮衬,三岁之后,爸爸外出工作,女人全部交由我一人。我又要上班,又要带女儿,家务整理上慢慢就开始出现问题,慢慢地家里就开始变得乱,好多东西就不能及时处理,尤其是女儿的衣物,我还记得女儿幼儿园的时候,我定期整理衣橱,有些衣服还及时送给比她小的孩子人家。后来压根就没有多余精力去整理。为了解决问题,我们还在客厅里打了一面书橱,我还添了几个简易储物架,但随着房子的变老以及杂物有增无减。我们之间为此还经常吵架,他经常指责我,我呢因为他总看到这些而看不到我的辛苦,索性就破罐子破摔不愿深入整理了。
罗嗦了这么多,我只不过想要说明一个问题,“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家的乱也不是朝夕成就的”。
但是,看了《断舍离》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如果前几年的乱,真是因为忙碌,而后来,其实和生活状况关系不大,更多的其实是折射了我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混乱。
所以搬到老房子以后,我突然感觉到我身处一片混乱,以前那种浑然天成的感觉没有了,我开始厌恶起眼下的状态,于是,不吃不喝,开启了”舍“,扔扔扔!
冰箱角落里找到了一个腐烂不成形的水果残骸,床底下拖出来一堆收拾备用的纸袋子,门口的硬币堆里找到了一把门钥匙,一堆在阳台上待扔又不舍得的老旧皮鞋,一个以为丢失了的u盘,舍不得吃的饿过期食品...........幸好我以前有积攒塑料袋的习惯,这一次,这些袋子派上了用场,两天我大概扔掉了十袋子垃圾。第一天是周末,我实在没有力气做饭,中饭和晚饭都是在小区外的小馆子解决的,兰州拉面、酸菜鱼,第二天,我把家里半年不用的调料全扔了,去商店里买了新的回家。
女儿开始补课,我上班,日子又变成了上班、接送孩子、操心一日三餐外加整理收拾扔东西,晚上接好补课回家的女儿,汗流浃背开始收拾,一边感叹自己怎么可以混沌这么多年,一边惋惜自己好多好东西舍不得吃,然后过期。
山下英子的书里好像说,买了好东西舍不得用,其实是内心里觉得自己配不上。一语敲醒梦中人。
一边收拾,一边还看了《理家理心》和《断舍离升级操作篇》,书里都针对不同地点不同分类的东西如何整理或者断舍离给出了指南。
昨晚,我开始收拾女儿简易书架上的过期杂志和试卷,这是我临出门前列在清单上的,我没有抽象地写收拾,而是写上收拾女儿书架卷子。
我突然有一种顿悟:十几年的囤积,几天肯定舍不完。而我这些天,读书跑步写作,全部停滞,我把生活的重心压在了一件事情上,我觉得特别有失落感。既然囤积经年累月,那么收拾也需要时日和耐心。我何不把”断舍离“当作每日日常修炼?昨天群里,清新美好的阮姑娘都说她断舍离了半年,才初具规模,想必我这个”舍“也是要假以时日吧。这么想,我心里就轻松了很多。同时,我给自己立了几条抽象规矩:1、”垃圾“日产日清,杜绝囤积;2、购物三思而行,不要冲动;3、严禁占小便宜,不买促销;4、舍弃允许犹豫,主次要清。
今天早上,我终于又去跑步了,心里感觉轻松了许多。正视自己的不足和问题,也允许自己慢慢改正。舍,不是一种简单的家务行为,而是一种修炼。明白了这个,就不苛责和为难自己,慢慢来,总会有进步的。书上虽然很很多指导意见,但我觉得书的意义在于叫醒你,怎么走下去还是取决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