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解读曾国藩《挺经》第十四卷“外王”中篇。
学习不丢人,学习才有希望,学习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凡恃己之所有夸人所无者,世之常情也;忽于所习见、震于所罕见者,亦世之常情也。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凡是拿自己有而他人没有的东西进行夸耀,是世人之常情。忽视经常见到的,惊讶极少见到的东西,也是世人之常情。轮船速度飞快,洋炮射程遥远,在英、法两国是夸耀自己的独特拥有,对于我们中国人却感到非常罕见而吃惊。如果能购买轮船大炮,据为己有,那么中国就会对它习惯常见而不惊讶,英、法两国也就渐渐失去所倚仗的优势。买回来之后,招募精思灵巧之士,智慧奇巧的工匠,开始演练熟习,然后尝试制造。不过一二年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的必备物,同时还可用来剿除太平军,现固国家长远战略。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利,除清政府的腐败外,武器战舰差距太大,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西方列强尤其是英国,已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积累,在武器和综合国力方面,早就甩开清政府几条街。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太多就要经常挨打,这是不变的丛林法则,因此,近代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抱着老祖宗那一套不放?显然已经行不通。
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遇到先进工商业文明,自然是一败涂地,如果还不觉醒改变,只会死得很惨。
这时候,向先进文明学习,向自己的对手和敌人学习,是追赶的唯一途径。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振兴,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学习不丢人,学习才有希望,学习才能赢得胜利。
在中国这片土地做事,真正用于事上的精力只有三、四成,而六、七成的精力用于处理关系和化解各种阻力,因此,这次“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学习也并不彻底。
日本则完全是另一种情况。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比当时的中国更保守更封建。明治天皇派出观摩团去西方学习,观摩团一到西欧,就傻眼了——因为差距太大,于是一待就是十几年。他们回国后,给日本带回了西方的思想和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痛定思痛,明治天皇毅然进行明治维新,决心有多大呢,为了省钱,他一天只吃一顿饭,而慈禧太后将本当拔给军队的军费,用来给自己做寿。
这一比,这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人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都会产生畏惧和排斥心理,对事物的了解需要时间和一定过程。不管你承不承认,事物都在那里,排斥和视而不见,并不是一种好的方法,只有去学习它、了解它,甚至掌握它,让它为我所用,才是对待新事物的正确姿势。
先进必将战胜落后,理解不了就先去学习,再去应用和掌握,用华为的说法,不是“先固化,再优化,再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