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文人、武将、疯子三滴血和酒的故事。喝酒之人,一开始文质彬彬,是享受那个文人的气质,喝到中途,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表现的是武将的风范,喝到最后,语无伦次,体面全无,就是疯子的那滴血作怪的!
从文人到武将再到疯子,这就是《易》,《易经》三原则是变易、简易、不易。
人是万物之灵,有人把万物之灵理解为万物的主宰,大错特错。酒就能把人搞成疯子,何况其他。9月21日是“世界老年日”,1910年这种病被命名为阿尔兹海默病,被酒色财气干倒之后,不知道有没有功夫想自己是不是主宰了。
酒能把人喝成疯子,情也是如此。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有一部作品最为熟悉,那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是一部悲喜剧,是主人公以生命为代价,获得了爱情、理想的胜利,在情节上属于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对情的把握还在可控的范围内,超过之后情也会把人变成疯子。
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为什么人还被古人万物之灵呢?人有觉醒的能力,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能够学会变通,动物智慧不如人,不知道变通。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非常被世人推崇,《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四大悲剧》看热闹的往往认为,表现的是对野心和贪欲的邪恶性、对权势和财富贪欲的抨击。实际上里面就有《易经》的奥秘。
《易经》讲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心理学也讲投射效应,萨提亚冰山原理,现象背后是心智模式,不改变心智模式命运是不会改变的。《四大悲剧》抨击的野心和贪欲就是心智模式,野心、贪欲、懒惰等呈现的结果就是权势和财富的扭曲,当然更加严重的后果还有。
华东水灾是1991年发生于中国华东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200万无家可归的灾民在淮河大堤上搭起了一眼望不到头的临时帐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直接呼吁国际社会援助的自然灾害。水灾是天灾也是人祸,贪心感应到的是水灾,人的贪心有多重,在随后的历史就可以看到,果报多严重,随后的历史也会看到。
莎士比亚的《雅典的泰门》中对金钱的作用作了深刻的揭露,其实背后是一种心智模式起主导作用。
花,水浇少了会枯萎,水浇多了也会死,所以并不是金钱有多厉害,金钱也逃不过《易经》的变易模式,生老病死循环的面前,金钱也无能为力。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就是智慧。特鲁多无意中发现了无为法。无为法能对治生老病死。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 1837年,患了结核病的特鲁多医生来到人烟稀少的撒拉纳克湖畔准备等待死亡,因为在那个年代,结核病就是一种不治之症,一旦罹患,只有死路一条。 在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他沉醉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偶尔也出去爬山打猎,过着悠闲的日子。渐渐地,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发现自己的体力在恢复,1876年,特鲁多迁居到了荒野之地撒拉纳克湖畔。后来,创建了第一家专门的结核病疗养院——“村舍疗养院”。
放下,结核病就不会那么可怕了。如果按照吸引力法则,如果你吸引到一个亿,但一个亿会有伴侣出现,这个伴侣是什么,吸引力法则没告诉你,如果你承受不了这个伴侣,一个亿没有任何意义了。
《金刚经》说;“一切贤胜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在无为法面前,金钱、结核、水灾都不是问题。
《易经》是群经之首,《周易》仅仅是《易经》的一部分,《连山易》《归藏易》易经失传,《连山易》《归藏易》讲的可能包括先天,也就是无为法。
《易经 系辞》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干此”,人的业力达到一定程度,无为法就隐没了,幸亏印度的佛经填补了这个空白,没有佛经,没有道经,中华民族走到现在是很难的。
无为法,变易、简易、不易,这些东西搞通了,中华民族想不为世界作出贡献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