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童年时光,如果说在外公家的老房子里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的话,那就不得不提一提我家的老房子里的种种不安了。
它们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像是给一张彩色的图画上了些许灰色,直到现在我也无法忘记。
我至今都不明白,在当时的农村,为什么有的人总喜欢闲言碎语,总喜欢挑别人的不是。就连生孩子这件事,若是生的是个女娃,在重男轻女的观念下,也能说上几百遍。再比如东家的鸡多吃了西家的几颗粮食,又是追着鸡跑,又是指桑骂槐的。有时为了一寸地、一窝菜之类的,也总是拿出来说啊说,吵啊吵的!
是的,童年里,我的老家,邻里关系,亲戚关系,并不好!可以说一点都不好!
我经常听到或者是看到父亲的哥哥、嫂子或者是隔房的老太太和我父亲或者母亲吵架,或者是他们和别人吵架,为的也无非是生女娃、牲口、土地、房子之类的事,到现在来看似乎都是小事。但在那个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争啊吵啊的!也许是太穷了吧!
而我在外公家,就从来没有听到过几个舅舅吵架,连红脸的事都没有。
我一直觉得我的爷爷和婆婆(奶奶),他们的生活方式,在某些方面,是我不喜欢的,虽然现在我没有资格去评论这些。比如那个年代粮食少,他们总是先吃大米,吃完就去借,借不到就吃红薯,但我的外公就是把大米和红薯一起煮,这样保证一直都有米吃。再比如,本来没粮食也没什么钱,但却喜欢办酒,借钱、借粮食来办酒,好面子,到头来日子是越过越穷。至少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爷爷奶奶生活没有什么计划,往往是走一步看一步,但外公家通常是走一步看十步。
我母亲说,她嫁给父亲之后,是一点钱都没有的,父亲几个兄弟没有分家,一大家子全是我爷爷或者婆婆(奶奶)说了算,家里的收入也全是交给爷爷或者婆婆(奶奶),他们有钱都是拿去“走人户”用作份子钱了,连我母亲因为计划生育去做流产都是开口向爷爷要的钱。
因此种种,在我记忆里,我老家的矛盾特别多。
当然,印象最深的是一起打架事件。那时父亲的几个兄弟已经分家,我的父亲在外面打工,我和母亲住在一起,我的爷爷已经去世,我的婆婆(奶奶)依旧是一家住一个月。
我记不清是因为什么事情,二伯娘和她的妹妹,拿着棒子打了我母亲。我本能的过去帮忙,母亲怕伤害到我,把我推开和她们“对抗”,我记得当时情况挺严重的,我母亲在村里的诊所住了一个多月才回家,她的双眼都充满了血丝。医生检查说是“脑震荡”。那时我在读小学,每天早上起来做些饭菜、蒸蛋给母亲送去,然后再去上学。有时母亲就在诊所里和医生他们一家人一起吃饭,我就只做蒸蛋。我还记得,晚上我因为害怕不肯回家,和母亲一起挤在病床上睡觉的情景,因为那一段时间,我头上还长了虱子。
后来这件事“私了”了。印象中,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嫌我家穷,我是一个女孩,总拿这些说事。因为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由此很不喜欢二伯一家,甚至是那些找我父母吵架的人通通都不喜欢。我那时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改变现状。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老家周围的环境得以改善,邻里的关系得以缓和。
那些事,却一直存在记忆里。
也许有一天,会淡然处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