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系统构建知识&技能体系、理解业务、数据化思维、明细->整体特征、问题&答案、层次思维、仪表盘
Tableau入门容易,精深难,但也正因如此,数据分析师可以借此建立自己在分析领域的职业壁垒。
缺少系统性的学习,很难从数据统计跨越到数据分析。
Tableau学习路线:WoW - 连接 - 概念 - 可视化 - 计算 - Tc表计算 - LOD - 高级互动 - ...
从Excel到Tableau的思维跨越是层次思维。
技术无难事,分析之难,在于理解业务。
每个行业甚至每个企业,都有自成体系的分析框架、指标和分析逻辑。
以数据化的方法理解和描述行业和企业的业务逻辑,才是数据分析师最重要的工作,这是不断探索的方向。
查看明细数据(Excel)的重要性已经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关注整体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复杂问题还涉及多个问题之间的关联分析和结构分析。
IT分析师眼中的数据是数据库中的形式,是静态的;业务人员更关心问题和答案,是动态的。
-
分析的过程就是在问题对应的层次上,完成聚合分析。
-
几个常见的层次视角及问题:
-
总经理和高管
关注总公司的关键业绩指标、业绩趋势、主力品类和客户的贡献变化,以及其它关键结构性指标。
-
部门负责人
关注本部门的关键指标,更细维度的分类进度、达成和异常,业绩趋势和异常,异常门店的数据特征,员工的绩效指标,等等。
-
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
关注本岗位的业绩进度、绩效指标,特别是与绩效挂钩的关键指标(如新开客户数、重点商品的销售数量和毛利达成情况等)。
-
业务人员的问题是层层追问、伴随假设与验证,业务分析师必须能快速地找到这些问题背后的数据逻辑,并建立多外问题之间的关联性。
使用Tableau完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分为数据准备、数据可视化、理解与分享三个环节。
仪表板的展示方式是按问题的逻辑和最佳可视化原则,把多个工作表有序的组合在一起,并能与数据交互对话。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决策,决策往往依赖于更大范围内的共识。
传统三大图表:条形图、拆线图与饼图;大数据时代三大图表:直方图、盒须图与散点图。
波士顿矩阵图,借助“增长率”与“市场占有率”,把商品、客户或其他分析对象划分为4个象限,来帮助决策都定位特征。
分析的首要任务是找到可视化分析的“主视图焦点”,从而搭建接下来的数据大厦。
环形图的优点:1)可以用中间的空白区域显示一个全局数值,节约空间;2)挖空饼心后,将饼图的角度判断变为了长度判断,我们的视觉对角度的判断远低于长度。
任何一个数据表,都是对某一业务过程的描述和反映。不管字段有多少,都可以用少量字段将业务过程总结为一句话:“谁在何时、何地给谁做/提供了什么”。
绝对值反映规模,比率反映质量。
仪表盘,多个数据层次的关联分析、钻取分析和互动探索。
-
故事,讲述数据逻辑的先后关系。
仪表盘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故事告诉大家为什么
仪表盘,通过整合多个工作表及其他多种数据对象,展示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从面在数据上洞察业务
故事,用第一视角叙事方式,从前及后,由浅入深,让数据的陈述有深度、层次和时间性,更好地说明数据的前因后果,甚至理解数据中包含的趋势。
-
构建仪表盘,需要优先考虑
- 直觉思维,每个人读取数据的行为基本类似,应顺从直觉
- 分析需求,你希望用数据陈述怎样的业务结论?问题先于图形。
- 访问对象,CEO、中层和员工关心的数据重点/层次不一样
- 数据访问形式,浏览器、嵌信、移动端或大屏,访问方式影响布局
常用排序有“田”字形(4个工作表),倒“品”字形(3个工作表)。标题放在左上角,常用的筛选工具放在标题之后或右上角,其他的辅助筛选/图例、互动图例放在右侧。
-
常用仪表盘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