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国培训发展研究中心一年一度的“我有好课程”大赛新增【化书成课】社群赛区之后,很多《化书成课》的学员都跃跃欲试,想要参赛,但又有些担心,怕自己进入不了决赛。
我鼓励他们说,只要时间能够安排得过来,都尽量参加。因为:
第一,参加好课程大赛能让你现有的课程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第二, 借由大赛,可以有机会将自己的课程推广到全国培训市场。
第三,参加大赛可以开拓眼界,更清晰的了解培训行业的发展趋势。
为什么参加好课程大赛,能让课程质量得到提升呢?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参加好课程大赛的过程中,就会把自己的课程优化到愈来愈符合行业标准,因为好课程大赛就是在建立行业选课标准。
当你的课程符合行业标准之后,可以提升课程本身的竞争力。
2、通过参加比赛,可以借此机会逼自己一把,把一个完整的课程资料包做出来,有了完整的课程资料包,将来可以把这个课程做成版权课。
3、参加大赛能验证课程的市场价值,因为每一轮比赛,评委都会针对你的课程本身的价值和市场价值来进行点评,为优化课程提供了方向。
为什么参加好课程大赛,能让自己的课程在全国培训市场上得到展示机会呢?
因为每一场比赛,都是一次展示自己课程的契机;每一场比赛,都有机会吸引到对你的课程感兴趣的人。
而且一旦进入决赛,会有多种媒体争相报道比赛全过程,并且中国培训官方网站也会将所有参赛选手的比赛视频放到网站和公微上进行宣传。
以后你在内训接课的时候,如果企业想看授课老师的视频,也可以把中国培训官网上的这一段参赛视频发给企业方,通过大赛来建立自己课程和同类课程的区隔性。
02
当然,鼓励《化书成课》的学员参赛的另一个原因是,“化书成课”的课程符合“好课程大赛”精品课程的评价标准。
因此,只要按照《化书成课》课程中涉及到的方法和技术,来开发课程和设计课程,就能在“好课程大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好课程大赛”的评价指标,分为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重在考核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及对于受训学员的价值;重在考核课程开发者的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
5个一级指标分别是课程主题、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课程特色。20个二级指标是从5个一级指标中分解出来的。
下面我来和大家分别解读一下这20个指标,以及我们如何运用《化书成课》课程中学到的方法和技巧,来达成这些指标。
03
【课程主题】
这个一级指标,分解成了课程价值、课程对象、课程目标3个二级指标。
课程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1、市场对这个课程是否有需求;
2、是否能帮助课程对象解决问题;
3、是否能让课程对象在学习之后产生行为上的变化。
课程如何设计,才能体现出课程价值,我们在《化书成课》的课程中也分享过一些思路。
在化书成课中讲“书中什么样的内容适合转化为课程”的时候,我们分享了5个筛选维度。
其中2个维度分别是“目标导向”和“用户视角”,简单来说,就是逆向思考,从“课程价值”的角度,来筛选适合“化书成课”的内容,并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转化。
——这样才能体现出课程价值
而课程目标的设计,我们给了大家一个AMD模型,让大家能够制定出既符合SMART原则,又能让目标学员对号入座,还能体现课程含金量的课程目标。
所以,课程价值、课程对象、课程目标,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要结合来设计。
【课程结构】
这个一级指标,分解成了整体框架、逻辑结构、课程重点、时间规划这4个二级指标。
“整体框架”考察的是:课程的整体框架是否合理,结构是否有科学性。
“逻辑结构”考察的是主要内容的分解是否合理,各个主要模块之间的关联性与合理性。
“课程重点”考察的是课程是否有重点、重点是否安排合理。
“时间规划”考察的是各个模块时间安排的合理性。
在《化书成课》的课程中,我们给了大家“课程框架”的标准模型,同时也给大家分享了5种课程结构设计的方式,只要按照这样的逻辑来设计,那么“整体框架”和“逻辑结构”都能得分。
“课程重点”和“时间规划”有一定的关联性,大家参赛的时候,一方面要通过“课程结构图”来体现出重点内容,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时间规划”来体现课程重点。
当然,在说课的时候,也要说明重点内容在整个课程中的作用和角色。
【主要内容】
这个一级指标,分解成了理论依据、要点提炼、案例实效、案例呈现、课件制作、学习活动、需求匹配、配套资料8个二级指标。
1、先说“理论依据“,《化书成课》的课程,理论来源主要是来源于书籍,书籍中的理论通常是有高度、可追溯、有出处的
当评委提问说“你这门课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的时候,你要能够给出合适的回答,并且让评委觉得你的理论合理且专业。
如果你觉得书籍中涉及到的理论不够深,我们在课程中也给大家分享过一个“GEEAT化书法“,用这套模型可以对书中的理论进行深挖,还能验证这套理论的实用性和风险性。
2、“要点提炼”考察的是课程知识点的提炼是否专业、简洁、实用、易懂。
这段时间在给参赛选手辅导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选手为了创新,会自创一些词汇作为章节小标题,也有些选手为了体现专业,会用专业术语来作为章节小标题,这些方式都可能会让评委理解起来有难度。
参赛的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降低评委对课程的理解难度,最好能让评委一目了然。
所以,比较好的方式是,把每个模块的内容能够达成的目的/效果提炼成章节小标题,比如“激励员工的法宝”、“提问的三个技巧”、“什么是时间心理学”等等。
3、4、接下来看“案例实效”和“案例呈现“两个指标。在《化书成课》的课程中,我们也专门分享过“案例编写的五要素“,以及检查案例是否具有时效性的“6T检查清单”。
只要有效使用这两个工具,案例这一块的得分不会低。
5、“课件制作”的重点是风格统一,易于理解,字体大小合适,图片搭配恰当。
6、“学习活动”这个指标,学习过《化书成课》的应该都能得到不错的分数,因为“学习活动的转化和设计”,是《化书成课》课程中的重点。
“化书成课”的课程,把书中的知识点分成了概念性知识、流程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反思性知识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知识,都搭配有适用的学习活动转化方式。
通过《化书成课》的“转化技术”,可以把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体验感强、实践性强、又能激发学员情绪能量的学习活动。
7、“需求匹配”考察的是课程内容是否解决了学习的痛点、解决问题的程度如何。
在《化书成课》的课程中,学员总会惊喜的发现,最终画出来的课程结构图,和书的目录的架构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化书成课”的课程框架和原书的框架不一样呢?
原因在于,书面向的读者群体和你的课程面向的学员群体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化同一本书,会化出不同的课程来。
在“化书成课”的过程中,学员会在引导下,根据他们的课程面向的群体和想要解决的问题,把书中的内容进行重新拆解、建构、组合、延伸之后,再形成课程,这样的课程,需求匹配度是很高的。
8、“配套资料”相对比较简单,报名之后,主委会已经给大家发了10件套的课程资料模板。
不过,参赛的时候,只有三件是比赛中必备的资料:讲师PPT、课程介绍、课程结构图。
如果你的准备时间有限的话,参赛的时候,只需要准备这三件套就可以。如果时间比较充分,也可以准备一些其他的资料,课程配套资料完整适用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获得加分。
【教学策略】
这个一级指标,分解成了教学理论、培训方式、策略合理性3个二级指标。
“教学理论”,建议可以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方式,这是培训领域当前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教学策略。
我在《化书成课》的课程中,既给大家做了示范,也给大家机会实践了这种教学方法,所以大家用起来应该是比较得心应手的。
“培训方式”,在《化书成课》的课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很多适用于不同知识点的培训方式,在“我有好课程大赛”全国赛前线上辅导的课程中,我也给大家做了一些解读,大家只要按照“套路”来,就没有问题。
策略合理性,主要指的是学习内容和培训方式的匹配性,这一点,《化书成课》的课程中,课程实施规划的“九九归一”工具,可以帮助大家快速达到匹配的效果。
【课程特色】
这个一级指标分解成了“课程深度”和“整体特色”两个二级指标。
“课程深度”取决于讲师的知识储备、情境设计能力、以及是不是有和学员一起共创课程内容的意识和思维。
“整体特色”,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下功夫。
内容层面,可以用新的见解或者新的工具,来让评委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形式层面,可以用新的授课逻辑或者新的培训形式。比如我的《组织经验萃取》课程中,用到了促动技术,这就是一种新的培训形式。
04
其实,参加大赛和实际授课,还是有区别的。两者的形式、对象、目标、评价标准,都不一样。
形式:
实际授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比赛的形式是——说课。
说课就是现场说你的课程设计背景、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结构逻辑,课程中的重点安排和亮点设计等等。
说课不是讲课,说课其实是展示你的课程价值和课程整体设计思路,相当于卖课。
对象:
实际授课的对象是学习者,而比赛时,面对的对象是评委,评委可能是企业大学校长或者是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所以说课时要考虑评委的水平,课程更需要精雕细琢。
目标:
实际授课的目标是完成交付。而说课的目标是获得高分,拿到头衔。
评价标准:
实际授课得评价标准是看培训效果,就是看培训能不能解决问题。
而比赛的时候,一方面是看课程资料包的专业度和完整度,一方面是看说课的效果,所以准备资料的时候,就要根据评分指标来做资料的准备和呈现。
有些技能、知识、思维模式,必须在特定的细微的场景里获得。离开特定场景下的刻意练习,是很难获得这样的优势认知的。
而参加“好课程大赛”,对你们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升级能力的契机。祝愿【化书成课】的伙伴都能在好课程大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