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前,有个女孩,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写作,喜欢记日记,喜欢老师大声的读他的作文,还喜欢给妈妈写信。
有一次,她写了一首诗,叫做当幸福来敲门,他的同桌闺蜜觉得写的很好,于是在中午读报的时候大声朗读了她的作品,她觉得好荣幸;
有一次,她尝试着给杂志社投稿,收到了一封入围复赛的通知书,她乐坏了;
不过杂志社要求邮寄60元的评审费,于是吵吵闹闹的问爸妈要了60元去邮局寄钱,可是结果最后什么通知也没有,沮丧了半天;
偷偷地说,小女孩之前有一个愿望,就是当一个作家,后来他听说,把第一喜欢的当做爱好,把第二喜欢的当做职业就好了,所以他的愿望变成了当一个业余作家,后来愿望又变成只要能出一本书就好了。
这个愿望,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实现,大概,坚持就会不远了吧。
没错,那个女孩就是我啊。
-2-
关于写作这件事,如果说是因为喜欢而开始,而现在能够坚持,绝不仅仅是喜欢,而是体会到了写作带给自己更多的乐趣;
不计回报的喜欢一样东西是不会持续长久的,只有喜欢的东西给自己带来收获和欢乐,你才更有动力坚持下去;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城,文字就是这座城的钥匙;
在我看来,写作给自己带来了良性循环的生活,让自己敏感的观察世界,体会生活,给自己铸造了一座城,写作又是自己世界观的一个表达出口,是自己这座城与世界的链接****。
1、表达自己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出口,说或写,做或者默;
文字是安静的表达,是你对这个世界一种沉默的表达方式,也是准备表达自己的开始。
坦而言之,自己一直是个不善言辞不善表达的人,心思细腻,感情丰富,却说不出来;
可是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当自己说不出来却又想表达的时候,记录就是最好的方式;而当用文字表达到一定多的时候,我慢慢发现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变强起来。
你知道想要表达某种感觉自己却表达不出来却只能偶尔从别人的文章里找到共鸣的这种感觉吗? 对,是的是的,就是这种感觉,这样的感概经常有。
为什么有时候会词穷,有时候会觉得子自己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而别人可以,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写的太少,没有养成用文字表达的习惯。
所以,如果你也不善于言辞,缺乏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那么尝试写作,从记日记开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读大学的时候,每个月会写一篇文章,全是生活的碎碎念,关于整个月的心理历程,以及遇到一些事情的想法,形式上像是每个月的生活思想总结;那样的文章没有结构,太松散,更没有主题中心思想,直接可以用感情流水账来形容;
而现在每写一篇文章都会问自己到底要表达什么,然后把提纲列出来形成一条线,然后把相关的事物一一往上贴,然后再组织语言准备写作。这种感觉就像是建一栋楼,先打地基再筑钢筋,再贴砖瓦然后粉饰墙面。
在写作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开始是扩散的,因为由一个主题你会扩散到很多相关的东西,扩散之后思维又是集中的,你要整理所有你想到的东西,把对你的主题文章有用的东西专心挑出来,然后再寻找这些东西之间的链接和先后顺序。
这种一散一收的过程帮助自己更好更全面的思考某一些事情,可以很好地练习发散思维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古典老师说,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骨灰级的爱好,让你和别人成为不一样。
我想,写作大概就是自己的骨灰级爱好了吧。
不管做什么,不管去哪里,都会写,不说频率多大,至少写作不会断,因为用文字表达已经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而随着自己表达的越多,文字组织能力也慢慢增强,因此,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这项通用技能几乎成自己的一项优势。
所以,大学的时候成为文字记者,有文字功底已经成为自己身上的一个标签,班上要写什么获奖事迹、活动申请、人物专访之类的材料,也都是自己包干。而每次一有这种事情找上来,一定不推脱,因为这恰好是自己练笔的机会。
5、培养对世界的嗅觉
有时候,你有没有觉得自己越来越麻木了,对于生活的灵感越来越少,对生活的感触也越来越少,所以幸福感越来越低,感动越来越少;
原因就是你没有及时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感触的习惯,导致捕捉生活小细节的能力慢慢丢失。
当你喜欢上写作,你会用心发现生活的灵感和小故事,然后每次一有小故事有小灵感,有产生思考的地方的时候,你都会用笔记录下来或者用大脑记住,这种保持对世界的嗅觉和高度敏感,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很细腻的人。
当然啦,最好的素材来源就是来源于职场和生活。
我现在就是每天记录一个小故事啊,以备写作的素材,等到哪天要写相关的文章的时候,都可以随时调用。比如:
打电话面试就写了《应届生,你什么都不会》
朋友打电话说,你工资那么低,还过得那么开心,就写了这篇同名文章《你工资那么低,还过得那么开心》
室友每天下班都是看剧,就写了《优秀的人都过着功利的生活》
诸如此类,等等;
4、输出倒逼输入
当自己已经养成写作习惯的时候,如果几天不写点东西,就会心痒痒的不舒服,固定了自己的写作周期之后,生活的灵感和素材往往不够用,那么,写什么成了一件头疼的事情。
当生活和工作不能给自己提供素材的时候,为了稳定的输出文章,你会强迫要做大量的输入,去读很多书,去听很多故事,去上很多课,去看很多订阅号的文章,从自己平静的生活之外寻找素材,激发自己的灵感,引起自己的思考,再进行写作。
这种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方式一方面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一方面也训练了自己搜集知识-整理知识-输出知识的能力。
比如我的几篇文章:
《如果时间不够,那就精力来凑》
《不会阅读的你,正在失去职场竞争力》
《你哪是没有时间,你只是不会时间管理》
《没有立杆见影的事情,唯有持之以恒》
还有书评和读书笔记:
《荐书|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其实你不是要一直活成爸妈的样子》
《喜欢独处,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6、得到被需求与成就感
写这篇文章其实也是应某位小粉的要求的。
小粉说,可以说说你的阅读经验么,我也是一直想写作,但是永远感觉,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无法用很准确很简洁的词表达出来。
所以但是看到这个的时候,内心超级激动地啊,因为有人来向我请教写作经验,于是存在感和被需求感爆棚的。
这种感觉跟大学的时候,老师或者班委让你帮忙写稿子是一样一样的,包括现在在公司,有些文案性的作业,自己也会更多的参与。
所以,当会写作变成自己的一个标签的时候,会更多的得到认同感和需求感,其实不仅仅是写作,你也可以发展其他的兴趣作为一项骨灰级的爱好,然后深耕,在不确定的时候一展身手让人眼前一亮。
其实这个道理就像今天听的罗振宇的《两眼论》,一个人如果要存活的好,就得有第二只眼,一个跨界的优势。
漫画家亚当斯说,不管你真正喜欢的领域是什么,你要努力在这个领域练到前25%,然后你还得再加一个领域。
所以说,除了努力发展自己的专业领域,在发展一个骨灰级的爱好,会更多的提高自己被需求的价值,也能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
7、有助于自己对问题产生二次思考
最近的两篇文章评论比较多,也比较有争议,批评的,赞同的,不认可的,各种声音;有的甚至直接否定,其实挺考验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的。
面对赞同和夸奖的时候,不得意,面对否认和批评的时候,把批评当做一种信息客观看待,不被打击,不因为害怕这种批评而停止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接受赤裸裸的批评,也接受真诚的认可,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加有包容性起来。
当面对质疑和否定的时候,自己又常常会以归零的心态以客观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文章是不是存在那样的问题,是不是表达的那个意思,别人说的是不是有道理,对一个话题进行二次思考,有时候会发现自己的文章确实会有点片面性,为了更有说服力,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完善。
因此,写作有助于自己对问题产生二次思考,然后粉丝的评论形成自己的反馈机制,让自己反思问题点在哪,以便下次改进。
自媒体的时代,让写作门槛已经变得很低,很多人因为自媒体而开始写作,而我的写作始于初心喜欢,持于身心受益;
文字是自己对世界的真心告白,希望永远写舒服的文字,写有用的文字,做舒服的自己,舒服的传递正能量。
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在小的个体都有出声的权利,如果你也缺乏一个向世界倾诉的出口,那试着练习写作,坚持写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