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虽然小,每个篇章的文字不多,却显示出吕先生深厚的历史功底,他把复杂的三国人物关系梳理的非常清晰,以及每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和逻辑。
1. 曹操占兖州
自从董卓劫汉献帝之后,东方州郡无人能跟踪讨伐,有实力的人都想乘机各据地盘。
汉献帝二年时,袁绍因曹操带兵平定乱事,表荐他做了东郡太守,第二年,兖州刺史被青州黄巾军所杀,曹操成为兖州牧。打败了黄巾军,30万黄巾军投降。曹操留下其精锐部队,编成军队, 称为青州兵。
这时,曹操占了兖州,又有了精兵。
其它人,袁绍占冀州,刘表占荆州,公孙瓒占幽州,袁术寄居荆州内,孙坚占豫州,陶谦占徐州。此时的刘备先是跟随公孙瓒,后被公孙举荐做了平原相。
2. 两大集团形成
袁绍、曹操、刘表一个利益集团
公孙瓒、袁术、孙坚、陶谦、刘备一个集团
3. 两个集团的斗争
袁术、公孙瓒集团失败了。
汉献帝五年,曹操差一点就要无立脚之地了。
曹操东征徐州,结果张邈,陈宫叛乱,迎接吕布。曹操的后方阵地兖州各处相应,只守住了鄄城,还另有二县在坚持。曹操如果拿不下徐州,又是兖州,就真的无立脚之地了。
好在有三个县固守, 而且曹操的兵力也强,急急还救,最终得益于蝗灾,经旷日持久之战,终破吕布。
4. 徐州、扬州被刘备、吕布、袁术三角相持
陶谦死后,刘备为州牧,占领徐州。吕布被曹操打败,就投奔了刘备。
袁术本来和刘备是一条战线的,可是他贪图地盘,趁着刘备刚得徐州,攻打刘备。吕布乘虚袭击刘备的后部。最终,刘备求和吕布,吕布留下刘备以便抵御袁术。于是,徐州、扬州被刘备、吕布、袁术三角相持,g不足为曹操之患。
曹操这是就开开心心分兵西迎汉献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