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的“丧”,追根溯源,是预期焦虑:过高的自我期许与按当前进度下的可能性,存在鸿沟,看不到解。要不降低预期接受平庸(但还不愿放弃);要不填补鸿沟(但看不到希望);要不逃避(但延迟找解罢了)。
归根到底,还是人生早期过度逐利导致当下的“丧”——长期以来追求金钱而丧失热爱,机会不再又有所期待所导致。是美好的预期和失望的现实的结晶产物。
这样的“丧”,存在于千千万万个普通年轻人中。更精确地讲,是家庭普通出生平凡的人,是大城市的外乡人,又是接受良好教育,见识过世界,不愿直接躺平的年轻人。
再深究“丧”之来源,该如何追责?
阶级固化持续发生,只是之前没有概念。身边有钱的年轻人,绝大多数是富二代。父辈早已占据了产业链利益分配的顶层。近年互联网对行业的改革,又释放出一批占领利益链顶层的就业机会,前几年持续给予年轻人的希望感。
土地财政收割财富,弊端导致不公正的资源分配。城市户口有房者,分得财富收割后的汤汁。房价增速大于GDP,无关努力,只看天意。贫富差距拉大,让人深感秋意之寒。
年轻人躺平之源,在此。大部分年轻人想不到这么深罢了。可想通了,更觉得“丧”,只能安慰自己,真不怪你。人,总归是依附时代生存的,假如财富自由无望,找找自己的热爱,同时保持身体的健康。
附录随想:
①宏观思考与微观认知:
具象的人,却又能进行抽象的思考,本身就是件诡谲的事。形而下的人,过度痴迷于形而上的思考,就往往和生活脱离的太远,折损些生活的乐趣。大脑思维宽度的限制,宏观的视角看待问题,忽略细节,看待问题容易虚无。宏观模拟中,个体分文不值,而大项的问题往往又没有解,往往带来悲观情绪。宏观思考,有助于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但不能企望得到具象的解。
个人获知信息的途径,往往微观且不靠谱。外界信息量的巨大,大脑只能筛选信息。自上而下的过滤机制以及特定的知识沉淀,导致任何人难免遇到信息茧房的问题。不只是信息获取存在问题,决策理论也告诉我们,启发式的直觉判断,是多么的离谱。
人类自知认知有限,借助于理性的方式,获得尽量客观的数据;应用理性的过程,获得尽量精准的结论。但生活中的个人,往往没法做到这么理性。微观的信息收集,影响着人的判断。
②割裂社会下的富人和穷人
社会的割裂,穷人和富人阶级的割裂,鸿沟一直存在,但是在早期,城乡之间信息的不同和渠道反馈的不同,导致人们意识不到。但是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全民教育的普及,这种鸿沟显现出来。
大部分人只接触得到终端的产品,对产业链没有太深的概念。你知道富人有钱,但你并不知道为什么富人有钱。其实富人占据着产业链利益分配的顶层。全社会消费总额下降,但是奢侈品消费量却依旧能不断攀升。这本就是个荒诞的社会,贫富差距的割裂程度,让人惊异。你担忧着明日的晚餐,他关心着手头几千万投资收益率过低,人与人之间的悲喜并不相通。
③关于创业与工作
互联网的出现好像要你觉得创业是蛮简单的一件事。这只是一种假象。创业者,必然为行业资深从业者,了解业务,自带资源,借助工具,发家致富。蓝海市场,早期入局者能获取时机之利。但蓝海市场的早期入局者,也是相近领域的专精者,善于发现新市场,通过学习迁徙,获得新的市场机会。之后,抄袭者抄袭业务逻辑持续的挤满市场。红海市场之后,靠的是资源积累,通过更优秀的降本的方式,挤占原有市场份额,获得个人超额收益。总之,创业不是一个毛头小子突发奇想去干的事。还是需要扎根了解领域,之后再考虑。部分创业神话,通过闪光灯的方式聚焦了几个成功案例,可以给你希望,但是不具备实践性。你信你就输了。人家成书于市场机遇频出的年代,而且是概率论筛选后的案例。
工作的属性决定薪资范畴。工作的行业以及所处产业链的位置也决定了薪资范畴。
④关于城市
当前还是倾向于待在大城市吧。还是想看看更多的人,更多的事,接受更多的刺激,也愿意承担更多的痛苦与折磨。
大城市宛如原始森林,枝繁叶茂,生态复杂。各人有各人的生存之道,有乔木,也有灌木和杂草;有猛兽,也有昆虫和病毒。各生物处在各自的规则中运行着,不单调。
⑤关于忧虑与行为
肯定还是会有,太宏观的思考导致的忧虑有时候太不切实际了。举个例子:所有人都知道摩尔定律会导致算力的锁死,你一直担忧这件事没有价值,无数科学家都在思考以及求解,你一个人的担忧,只是对你的生活产生困扰,应该沉下心去求解,假如没资格求解,也永远心怀期待,祈祷不被辜负。不能太执迷于宏观沉思而忘记了生活的细微之处。大部分年轻人都没机会了,那又怎样?先把自己管好再说吧。
人难受的时候也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很多时候不是个行动派。老希望完全了解再去操作。但知识和实践是相互促进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