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孤独的时刻,没有爱人、没有朋友、没有社交,被孤独啃噬,与寂寞相伴,即便拥有了婚姻,拥有了爱情,丧偶式的人生亦如爱情的坟墓一般,将一个人置于独处的时光。
蓦然回首,人潮汹涌之处,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座拥有着自由灵魂的孤岛。而孤独,是每个人在一生之中无法避免的心灵体会,只有经历了独处,我们才能明白孤独也是人生的调味剂。就像日本心理咨询师诸富祥彦在其著作《独处》中所述: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此心安处是吾乡。
独处作为一种生活状态被众人赋予的不同的意义,有的人喜欢独处,喜欢享受一个人的时光,远离世间的喧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体会自由的灵魂。而有的人则害怕独处,认为独处让其失去安全感,让心灵无处安放。在心理学领域独处会给人带来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两种意义构成了独处的不同结果,《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曾说过,空闲时间是让我们做坏事的恶魔时间。而歌德在《浮士德》中则写道:“回归孤独,在其中会生长出你的世界。”
相对于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更加能激发出一个人的内在潜能,利用独处的时间进行深度的自我认知有利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内心的充盈。作者从社会现象和人的精神角度解析独处的利与弊,并于心理学和哲学角度深度挖掘独处的意义,让我们在认识独处、了解独处后学会直面独处、利用独处获得心灵成长。
独处的人就一定很孤独吗?没有社交会让你变得可怜又无助吗?步入婚姻的坟墓,独剩一人的你快乐吗?有的人看似身处孤寂,却仍能孤独而高傲地活在绝顶之巅;有的人身处喧嚣,却无法直面内心的孤寂,尝尽孤独带来的酸涩。我们所承受的孤独与苦难其实只是为了让你寻找无明世界里的一道光,只有获得内心的充盈,才能因孤独成就自我,因孤独而闪闪发光。
不论是主动拥有独处的时光,或是被动接受独处,作者想要向我们说明的是不必强求他人的认可,直面内心,与自己的内心建立联结,了解内心的真实想法并试着去接纳它,当你拥有了独处的力量时,你才会发现独处是幸福人生必不可少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