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饭热的麻托儿,小儿要吃红枣口味的,结果只有蜂蜜的,于是小家伙便发糊涂,我说下午买,他说要买100个,他全吃,我说:爸爸知道了。
这五个字,说的并不容易。那一刻,我在做思想斗争。
一面,我想到“曾子杀猪”的寓言——我可不能答应100个的要求,否则得真买,那他要说1000个呢?
另一面,我想到,这是4岁孩子闹情绪,他在乎的重点不是红枣麻托,而是吃不到的遗憾感受,我不需要较真他说的话,只需要安抚情绪,转移注意力。
还好,思想斗争的结果是:后者胜,成功转移注意力后正常上学。下午下班后,我买了10块钱的麻托,拿回家后儿子问:这一袋都是红枣的么?我说是,他很高兴。
反过来想,如果我当时跟着他的“糊涂”转,讨论这100个的合理性,非要较这个真儿,那只说明:我是个巨婴。若如此,结果是:他上不成学,我上不成班。
我脑子里时刻记着一件事情。当年老大这么大的时候,有一天中午看动画片,看了一半,午睡时间到了,我便关电视,抱他上床睡觉,结果孩子哭的停不下来,我吓的给在医院上班的姐姐打电话。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死板”以及带来的后果,也使我离“巨婴父母”稍微远了一点。
比如这一次,买100个麻托儿是假的,但孩子的情绪是真的,应允这件事,看似在造假,其实在求真。
那“曾子杀猪”错了么?没错,只是情境不同,情绪不同,所以处理结果不同。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的话,我是最听的。只是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多,我越来越发现:这个“真”,是辩证的,是复杂的。有些表面看是假,但里面是真,有些从一域看是假,但从全局看是真,有些从当下看是假,但从长远看是真。以前看到“搞政治的都是谎言高手”时,我以为这是人品问题,现在知道了,这其中更有技术问题。比如张居正与海瑞,论做“真人”,海瑞居上,但若论对苍生社稷的贡献,张居正把海瑞甩几条街
昨天看到“人民日报公众号”一篇文章,说: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公开“向10种作派宣战”,比如,坐而论道、评头论足、动口不动手的“君子”作派,只要工资奖金不少、不贪也不干的“躺平”作派,绕来绕去、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内卷”作派,人很忙事没动、水面打滚、一问三不知的“点卯”作派,等等。
细看这些作派,其中都有“真假”的较量。能否打赢这场作派歼灭战,看决心,也看眼力劲儿——得认出并保护好那些真“求真”的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