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人去到一个地方,被推荐的都是当地的苍蝇馆子。
要想认识一座城市,往往从味道开始。
可现在,开到全国各地的连锁餐厅,大概早已吃不出当地本来的特色了。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现在在大部分人眼里的代名词就是一个字---“辣”。人人向往四川美食成都小吃,可人人提及美食,侃侃而谈的都是串串,火锅,干锅,小龙虾。。。
麻辣成了四川的代名词,火锅成了成都的当家花旦。我们看到的所谓最地道的本地美食,好像都成了融合各地口味的一个混合包装体。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四川不只吃辣,麻辣和香辣藤椒辣味道完全不同,糍粑以前在路边小摊是没被炸过的,串串还有冷串串,面条还有甜水面。
1.
在一个从小生活在成都的人眼里,美食是怎样的?
小时候每到过年,旧式居民楼每层的阳台都挂上了满满的香肠和腊肉,我其实不太吃熏过的东西,但那时候一看到这两样东西,就知道年到了。
在四川,每家每户都至少有一个泡菜坛子,泡豇豆,泡辣椒,泡大头菜,等需要做爆炒的时候,就把这些东西拿出来作配料。四川人压食物腥味的方式,大部分就是靠这些腌制过的酸酸辣辣的东西。
其实以前的小摊比现在更多一些,中午出校门的时候,就会碰上挑着担子的卖凉面豆花儿和糍粑。豆花儿有咸辣的也有甜的;糍粑不像现在川菜馆里卖的炸过的,会更糯一些,在黄豆粉上滚一圈,再淋上粘稠的红糖。说实话我没太正经吃过三大炮,貌似也就在景区看到过,记忆深刻的就是造的声势很大,味道,也记不太清了。
还有蛋烘糕,小小的面饼夹上内陷后对折,面饼香软,以前碰上好说话的老板还会厚着脸皮多要一张纯面皮。馅料选择就多了,受欢迎的大概有几种搭配,奶油配巧克力酱,奶油配肉松,肉松配火腿肠,还有土豆海带丝。一个,就是一块五到两块钱。
锅巴土豆和狼牙土豆也好吃,炸的焦焦的土豆配上酸辣的调料,再撒上折耳根(鱼腥草),入口辣味混合着甜酸味。
还有糖油果子,凉糕凉虾冰粉......
看吧,四川小吃甜的也有很多。
2.
蘸水一直都是四川人做菜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每家每户都会做红油辣子。四川人吃饭,汤可以做的清淡鲜美,但食物本身一定得蘸料,比如炖的骨头汤,还有比较出名的蹄花汤。
每到冬至,我们不吃饺子也不吃汤圆,羊肉火锅的店铺排着长长的队。四川人对吃是有执念的,端午吃粽子,冬至吃羊肉锅,再冷都得排队去吃。汤底浓郁清香,下羊肉,牛筋,豆皮,蔬菜,就跟涮火锅一个吃法。当然了,蘸料还是少不了的。
火锅在四川,也绝不只单一的一种。鱼头火锅、羊肉火锅、耗儿鱼火锅...辣的不辣的都有。其实最初的火锅清汤底一直都是鱼骨汤,里面漂着几片番茄蔬菜火腿肠。魔芋豆皮是万能的配菜,还有美好火腿肠,肉质很嫩,在外省读书那四年,才知道美好跟红旗超市一样,原来都只有四川才有。
关于面食,一直印在大众脑海的,大概就是钟水饺,红油抄手。四川的大街小巷,坐落着很多面店,味道其实都还不错,最常点的大概是牛肉面,还有具有成都特色的甜水面和铺盖面。甜水面的面很粗也长,一碗面细数下来可能就只有几根,撒上花生碎,味道甜辣带麻很有嚼劲;卖铺盖面的店铺外,总是站着一个扯面的师傅,扯成宽大的面皮,形似铺盖,故而得名。
就如豆浆配油条,酸辣粉和锅盔也是对倍受欢迎的CP,锅盔脆脆的外皮,夹着满满肉馅,再嗦一口冒着热气的酸酸辣辣红薯粉。在成都,好像很爱搭配着吃东西,再比如,火锅和蛋炒饭、串串香和唯怡豆奶、干拌面和兔头。
曾有人笑言,没有一只兔子能活着出四川。不管是自贡的冷吃兔还是双流的辣兔头,还有自家做的莴笋烧兔肉,兔子在四川实在是个受欢迎的食材。很多人初闻兔头都觉得难以接受,可一旦尝试一下,就会喜欢上了。
3.
川菜一直以来都不太重视食材的“本味”,却总能用华丽的调味和厨师高超的手艺赋予这些没人看重的食材新的价值,兔头是这样,夫妻肺片最初所用的牛头皮也是这样。
“川菜的灵魂在于他的技术。”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买回来的凉拌菜之类的,剩下的调料第二天早上还能做出一碗香喷喷的面条。
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里面对川菜侃侃而谈评头论足,总结出来就是川菜的辉煌已过,已经在慢慢走向衰败。文章阅读量很高,我不知道那些评论说川菜真没想象中好吃的朋友,是否真的有来四川本地尝尝,又或是,去的锦里和宽窄巷子的小吃街。
我一直以来对景区小吃街都有点偏见,好像太地道好吃的食物都不能摆在小吃街上卖似的。我曾在锦里买过一份上了电视节目的串串,味道除了辣没有其他,完全不如在小巷尽头一个挑着担子的婆婆那里买的一份香甜软糯的菠萝饭。
去西安的时候,在回民街来回走了两圈,看着热闹的店铺没忍住去买了个肉夹馍,咬了一口就吃不下了。
景区小吃街像是有个共同点,味道不至于到难吃的地步,但口味单一,绝没有多种食材香料在舌尖碰撞融合的美妙感,也绝不是标榜的当地地道美食。
想吃到地道小吃,不如晚上去老小区附近的菜市场逛逛。
我们爱的,一直都是市井里的味道。
美食明明是一方风土人情,现在却是不停加深人们对一个地域的固有印象。明明新疆不止有炒米粉,山东人也不怎么吃煎饼卷大葱,江南除了小笼包,还有甜糯糯的糖藕和酱排骨炸脆鳝。
方言在每个小街小巷都可能不一样,更何况又是美食呢?我们明明,可以有那么丰富多彩的味蕾享受的。传承和特色,不该只是作为宣传词,该是我们对一个食物的味道和文化真正的尊重和敬意。
希望一城一街的味道能一直在。
希望大家都能吃到记忆中巷子里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