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海子的诗,是课本上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本以为海子是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听似多么温暖,单纯。随即找来海子的其他作品,读着那些或清晰或模糊的诗句,如同咀嚼着一颗颗生津的梅子。
得知,海子15岁考入北大法律系,由衷地赞叹他的天才。
又得知,他在完成此诗的同年卧轨自杀。只剩下震惊和满脑的空白。
随后,便是深深的惋惜与不解。
带着疑惑与敬意,我浅浅地踏入了海子的世界,现实与精神的世界。
(一)海子之死
关于海子的死,众口不一。我想,作为与海子相隔甚远的生者,我们没有资格对他的选择妄加评论。多数对于原因推测的产物,往往只是误解与肤浅的臆想罢了。而我,作为一个悼念者,一个被海子震撼、打动的人,只想从为诗献身的角度去看待他的逝去。
海,孕育着诗,它与太阳一样,是伟大的象征。
海子,海之子,这个被大海接纳而与俗世格格不入的诗人,随着他的海流远去了,带着他对太阳的炽热的崇拜。
现实,充斥了异样的眼光,终究是难以理解海子心中的诗的。
他,正是活在一个孤寂的世界。即使有西川先生、骆一禾先生等人的友情,仍吹不去众人不解与非议的烟雾。
是的,活在世上,他是落寞的。在枷锁中苦苦挣扎的人们,无法领悟海子的精神。更有小丑般的角色,不断地给海子打击,不知疲倦地哗众取宠。
被束缚在如此社会之中的诗人,是无法成为海子理想中的太阳的。
那就摆脱躯壳吧,面朝大海,向着心中的太阳飞去。
海子之死,不是堕落,而是从语言到行为的艺术的飞跃。消除羁绊的超越,令海子人生的尽头如日出般眩目。在那有限的尽头,藏着无限的自由。
海子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最后的伟大的诗的创作,解放了自己诗人的灵魂。
在世界的另一端,海子会在太阳的火焰中大笑,正如照片中那个拥有孩子般单纯笑容的人。
(二)海子之魂
海子,为诗而生,为诗而死。诗,就是他的灵魂。
海子的诗歌语言简约、流畅,坚贞有力。
在海子的诗中,情感,被以最直白而令人震惊的方式释放。海子曾说:“抒情就是血。”的确,海子的作品是血红色的,那是经过火烙后形成的。更准确地说,他的诗原本就是正在流动的血和正在燃烧的火。
血液,火焰,飞翔,这些是海子诗歌的主要意象,也是他的诗歌理想。
海子,是燃烧自己的青春来进行创作的。
他将太阳视为自己的追求。他异乎寻常的才华和随之而来的激情,使他深深地被日出和日落的辉煌、伤感、急剧和鲜红所打动与吸引。
“闪电大雷/这燃烧的/从天而降的/亮得象狰狞的白骨/红得象雨中的大血/响得就是夺命的鼓!”这是海子心中的火焰。
海子,来自深厚而贫瘠的大地。
海子,来自广阔而澄澈的天空。
海子,来自无边而汹涌的海洋。
也许,正如他所说:“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