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就是追求更多的金钱和更高的地位。但这些真的可以让我们幸福吗?
而实践证明,金钱和权势未必买的来幸福。在圣经旧约传道书里记载着这样一个实验:在耶路撒冷的一个国王积蓄了大量的财富,他修建了漂亮的房子,取了很多漂亮的嫔妃,天天歌舞笙箫,把他能想到的让自己幸福的方法都尝试了一遍,可是他幸福了吗?这个国王给出的答案是:想不到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所有都是虚空,我感觉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
1.适应原则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我们内心有一个适应原则:我们对现状感受判断的标准,是和我们已经适应了的条件相比,是更好了还是更坏了。这其实我们神经元的一个特性,新的刺激会引起我们神经细胞的强烈反应,可是时间久了,神经细胞对这种刺激就习惯了,这种刺激带来的快乐就慢慢缓和了。理解了这个适应原则我们就能搞明白,为什么我们刚换的大房子、刚买的好衣服、刚调整的新职位会让我们很幸福很开心,可是一旦习惯了,就会觉得生活还是很无聊,想要买更大的房子、更漂亮的衣服,找回过去的感觉,然后陷入无尽的循环之中。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大多数情况下,金钱、权势、地位等身外之物会受到“适应原则”的影响,不会给我们带来持续的幸福。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2.值得追求的身外之物
现代科学发现,还是有一些身外之物能给我们带来持续的幸福,值得我们追求。
(1)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能够适应长期物质条件一般,却适应不了长期和配偶不和。想想如果你的生活中,有个很让你讨厌的人,从早上醒来到晚上睡觉,想到就心烦,即使没想到,他也会时不时跳出来打扰你一天的心情,他每天都会给你带来伤害。如果有这么一个或者几个人,你的人生幸福感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人更幸福更快乐,而快乐的人又会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我的建议是拿出你追求外在一半的心思经历来保持好的人际关系吧,这对于提升你的幸福感来说,绝对事半功倍。一些具体的小技巧:可以想想哪些是你生命中想感谢的人,然后就给他打电话或者登门表示感谢。你开始可能会紧张不自在,可一旦付出行动,你整天的心情都会特别好,幸福感会持续很长时间。
(2)全身心投入自己热爱的事业。
我们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潜力、展示自己能力、展示自己优势的渴望,我们需要找到自己内心渴望的事情,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也就是忘记时间、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到极致时的幸福感。
所以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然后全身心的投入,会让我们感到幸福。就像稻盛和夫在《活法》中所说的“努力工作,是体味人生真谛的方式。”
3.进展原则
除了适应原则之外,我们的幸福感还受进展原则影响。进展原则就是我们朝着自己目标前进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幸福,要比实现目标感受到的幸福要更多。每当我们做对一件事的时候,大脑就会释放多巴胺(一种会让我们感到快乐的物质),只不过我们只会在做成一件事情的头几秒钟会释放多巴胺,而且持续的时间会很短,而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完成小目标,取得小成就,就会持续地感受到快乐。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快要实现目标时,我们以为自己会欣喜若狂,感受到最强烈的幸福,可是真实情况却是,好像走完漫长旅途之后,如释重负的感觉,我们不是感到喜悦,而是终于做完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