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无戒老师在写作课晨播中讲到对点评文章的看法,建议大家多提真诚、具体的鼓励意见,尽量不要提尖锐的打击性意见。一来可能外人无法与作者的思维同步,二来通常作者已经清楚自己的问题,他人的鼓励能给他动力继续创作,而批评可能会打压他的热情,甚至写作的勇气。
因为写作本身包含的创作性质,我基本同意无戒老师的观点。写作中要磨练的,更多是个人对于文字的感觉和把握,如果只是一味听从他人的意见,或期待他人帮自己提高,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无戒老师还说,常有写作者找她或其他点评嘉宾点评时,其实已经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只不过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我的OS:或者自己不想承担进步的责任)。而要提高写作,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自我完善——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能踏踏实实去修改。
这话听得我实在汗颜,因为我近一个月大多是晚上更文,时间只够在打卡前凑出1000字的一稿,为打卡而提交,第二天再恶性循环,缺少了自我修改和完善,所以写了一个月也还是原地踏步。
02
无戒老师所强调的“自我完善”让我仿佛从梦中惊醒,还因为我发觉这个教训和我在口译课上告诉学生的“一定要多听自己的练习录音”如出一辙,而我,竟然把自己讲的道理在写作中就这样抛到九霄云外了。
“自我完善”不是件容易事,因为自我完善首先意味着自我否定,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否定之后才能越来越接近完善。特别在口译练习中,把那种口头讲话的东西录下来,听起来通常是毫无悬念的心碎。所以,听录音时要先用鲁迅先生的名句给自己鼓气——“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录音”。所以,想要开心就听听别人的录音,敢于不开心就听听自己的录音。
口译的高(can)度(ren)在于,要把口语的东西说出严谨且流畅的效果。而不严谨的译文轻则不流畅——重复、嗯嗯啊啊、突然断片;重则千疮百孔——英文选词、时态、词性、发音都可能随时出错,中文也说得很不中文。但口译的关键在于,鼓足勇气听自己的录音,越是差的录音越要反复听,去发现自己的“疮”和“孔”,然后一步步医好这些“疮”和“孔”,才可能有一天,出口就是令人享受的美文。
我评过几千小时的录音,也改过几百万字的翻译和写作,一路下来感触最深的就是,如果学生没有培养出自我完善的能力,无论老师给予多少鼓励或批评,也无论学生练过几千小时几十万字,都很难带来质的改变。
03
要培养自我完善的能力,首先要刻意训练自我完善的习惯,对待自己完成的作品,以保持距离的客观态度进行反思和评价,并将反思和努力本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要培养自我完善的能力,还要习惯于主要依靠内力成长,而不是外力;相信自律,而不是他律。外力是起点而非终点,是助力而非决定力,只有自己成为自己的点评嘉宾,自己成为自己的口译老师,自己成为自己的2.0、3.0……,才能打造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人生。
「无戒365写作训练营」日更第3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