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我们必须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化阐释与体系化研究,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提供的先进理论引导、强大精神动力、深厚价值滋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谱写民族复兴新华章。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局,从战略高度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对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根本任务、时代特点、历史使命进行系统谋划,鲜明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体系完备、逻辑严密的习近平文化思想。
一、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发展兼具科学性与先进性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这条道路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所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以文化凝聚力、文化引领力和文化辐射力抵御不良思潮的侵袭,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
二、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文化强国建设,必须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把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兴技术贯穿到文化建设中,积极培育文化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真正成为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文化生命力源于创新创造,文化创新创造是文化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必须着眼于提升文化工作者的文化原创能力,建立更加完善的创作激励机制,营造尊重原创、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创造出更多跨越时空、富有魅力的精品佳作,彻底解决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
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文化强国建设,必须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把我们的制度优势、发展优势真正转化为话语优势,让世界不仅听到“中国声音”,更理解“中国理念”、认同“中国方案”。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最根本的就是客观真实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在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中“读懂中国”。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善于把“中国的故事”转化为“世界的故事”,善于挖掘并传播具有世界意义和人类价值的优质叙事内容,让有温度、有深度的故事实现与世界的“共情共振”,跳出“自说自话”的叙事怪圈,形成既彰显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四、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其开放性和发展性成为支撑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展开的内生动力。要秉持敬畏历史、热爱文化之心保护好文化遗产,推进考古发掘、文物修复、数字化存档等工作,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把具有恒久价值的文化精神传播弘扬出去,让中华大地上的文化遗产、经典古籍中的古老文字、博物馆里的精美文物都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命。
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
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破除人才评价体制机制藩篱,营造柔性化的人才管理氛围,努力造就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精彩、充盈。
总之,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是引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光辉旗帜,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向着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迈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加绚丽的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