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过一个短片,短片的开头,是一位爸爸带着孩子,爸爸在前面抽烟,儿子也在后面跟着抽烟;过马路的时候,爸爸不注意红绿灯,看见红灯就直接闯过去,身后的儿子也跟着走着;爸爸手里拿着可乐瓶儿,喝完之后随手随手扔在地上,儿子看见了,也做着同样的动作。几秒钟之后,镜头转向另一位父亲。这位爸爸身着革履,带着女儿过马路,女儿本来想直接走过去,但是被一旁的爸爸拦住了,并示意他,等灯变绿了再走;父亲带着女儿坐电梯。父亲站到电梯的侧面,让电梯里面的人先下,女儿也跟着往后站;女儿吃着零食,随手把垃圾袋丢到地上,爸爸弯腰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女儿也跟着把旁边的饮料瓶捡起来轻轻放进垃圾桶。
最后出现这样一行字,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
短篇看完了,我的心也跟着波动。
我是做教育行业的,接触过那么多的孩子,看过那么多的家庭,我深深的知道,一个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教养,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
我见过上课说脏话甚至打老师的捣蛋鬼,也见过见到保洁阿姨都会笑着叫奶奶好的小甜心。从孩子这些行为的背后,也能看出一个家庭的教养。
捣蛋鬼的妈妈当着孩子的面都会说脏话,平时对孩子非打即骂;小甜心的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但从不打骂,会跟孩子沟通,每次都会对老师的每一条微信进行回复,末了还总是补上一句“谢谢老师,辛苦了。”
安迪是我带的第一个班级里面的孩子,当初在写学员性格分析的时候,我对安迪,做这样的评价:聪明好学,活泼开朗,是个有礼貌的小绅士。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班级里另一位小朋友托马斯,和安迪不知道因为什么发生了争执,有些不愉快。最后排队走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那位小男生在安迪的脸上扇了一巴掌,出于孩子的本能,安迪当场就哇的哭起来了。
当时家长们就在玻璃门外等着接孩子下课,出现了这样的事情,确实也是老师的失职,没有看好孩子。
送完所有的孩子之后,我把两个小朋友的家长留了下来。
很显然,受委屈的是安迪,打在儿身,疼在娘心。安迪妈妈心里有多难受,我想每一位当妈妈的应该都能有所体会。
而此刻,托马斯一副与我无关的表情,嚷嚷着让爸爸带他去打游戏。
而这位爸爸,竟然也真的让孩子去了。自己一个人在跟安迪的妈妈道歉,说自己如何如何忙,孩子是老人带大的,把孩子宠坏了,现在自己也很头疼,诸如此类的话。
孩子犯错,家长难责其就。但是,家长能为孩子所有的过错买单吗?
打游戏的地方就在学校旁边,我走过去,把托马斯拉了回来。
孩子之间的事情,还是要让孩子们自己解决。
我问托马斯,你为什么要打人呢?
没有为什么,想打就打了。
哦,那如果安迪有一天想打你了,就可以随便打你吗?
他沉默了,不说话。
我继续说,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随便打人。如果有问题,一定要先跟老师说,让老师帮忙解决,好不好?
他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后来,在我的引导下向安迪道了歉。
那时的安迪还是没有停止哭泣,小声地抽搐着。却还是哽咽着说了句,没关系,我原谅你了。
事后,安迪妈妈也没多说什么,带着儿子离开了。
有了这样的事情之后,我开始谨慎班级里的男孩子,六七岁的年纪,正是好玩好动的时候。
对于安迪和托马斯,也是多了几分警惕。
上课从来不让两个人挨着,上厕所的时候我也尽量跟着去,生怕发生什么意外。
后来,有一次上课前,孩子们在外面排队等着上一个班级下课。
安迪手里捧着一个小盒子,一脸自豪的告诉我里面都是他从楼上抓的宝石。
我打开看了,五颜六色的,确实很好看。
安迪告诉我,他要分给班上其他的小朋友。
这时候,托马斯也来了。
我的心又开始悬着,生怕两个孩子再发生争执?
就在这个时候,安迪妈妈走过来,对安迪说,“儿子,你不是要分享宝石吗?”然后示意安迪给了托马斯两颗小宝石。
看到这一幕,我的嘴角也不自禁的露出了一抹微笑。
毫无疑问,安迪的妈妈是富有智慧的,同时也是很有教养的一位母亲。
她知道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懂得如何教孩子原谅与自我保护。
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我对安迪的评价就是有礼貌的小绅士。
讲家长会的时候经常跟家长说这样一句话:对待孩子,一定要有爱有原则,不要让孩子触碰您的底线。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在他最好的年纪,帮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将来一定会受益终生。
我不会批判任何一种父母,因为我知道,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
但是,如果可以,请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教养”。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导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字一句,都会不经意的影响到孩子。
你可以给不了孩子很多很多的金钱,但是,每一位普通的父母都可以给孩子最好的“教养”,而教养,是我们花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