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慢慢的,慢慢的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的背影默默的告诉你,“不必追”。
当每个人看到这段话时,都会感同身受。这是亲情的柔软,这是亲情的温度。一个人一生中要经历多少次的目送、离别、伤怀,才会懂得珍惜和放手啊!
儿子上学前班时,第一学期因我们要早早回老家,而没有去上。第二学期开学,我牵着儿子的小手,去老师那报名。老师怕儿子跟不上,有点犹豫,不想收。我好说歹说,老师勉强给儿子报了名。
我牵着儿子的小手走出办公室,向教室走去,他用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快到教室门口,我放开儿子的小手,让他自己进去。儿子背着一个小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的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儿子上初中时到石河子上内初班。第一次去看儿子,星期天的下午,我们把他送回学校。离别时的那一拥抱,他明显的在忍受母亲的深情。儿子被学校紧锁的那道大门隔开后,头也不回的快步走向了教学楼的拐角处。目送着儿子的背影,多么希望他能回头一撇,可是他没有,始终没有...
我的心一下子跌入了谷底,两个多月时间我们母子心与心之间拉开的距离,我一时难以接受,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二次看儿子,我们三个人要三个方向奔波。儿子学校读书,我要回家看望父母,丈夫返回家中。
这次,还是学校那个比较先进的遥控门,儿子还是头也不回的快步走在了教学楼的拐角处,直到没入了我们的视线。这次,我比较释怀,倒是丈夫,深情的目送着儿子直到背影消失,还不肯离开,久久呆在哪儿...
后来,在儿子的作文《怀念奶奶》中写到,“奶奶走的时候,不敢回头看奶奶一眼,就像在校门口和爸妈分别时也不敢回头看一眼。”
一眨眼,儿子已上了大学。一年的寒暑假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班车开出客运站的一刹那,我的心里是一片空虚和落寞。但我知道,孩子迟早要离开我们 ,去打拼自己的一片天地,去过自己的生活。我们只有在目送中放手、督促、鼓励孩子在今后的道路上努力拼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天地。
我慢慢的,慢慢的意识到,我的落寞和另外一个背影有关。
2015年,父亲把我送到火车站。回头的一瞬间,我看见父亲的眼角含着泪水。突然父亲转身叫住我,叫我现别着急检票,说等等给我买点水果车上吃。我放下行李,看见父亲穿着黑色的大长棉衣,黑裤子,大棉鞋,斜着身子艰难的下着台阶,拖着沉重的脚步努力的向前走着。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就流下来了。我赶紧擦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回头看时,他已提着一大包水果回来了,艰难地上着检票口的楼梯。我赶紧接过水果,扶着父亲上来,让父亲坐在椅子上休息一会。父亲坐了一会,起身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说:“我走了。”到家了打电话,等他的背影混入人来人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检完票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2016年腊月,我陪父母四十多天后,偷偷买了火车票,准备回家。
那天,弟弟开着车,拉着父亲和俩外甥女送我上火车。在进站口我和父亲被隔开了。我没有及时检票,而是躲在了检票口的一角,招手示意父亲快回。父亲深情的边走边不停的回头。隔着玻璃目送着父亲那步履蹒跚的背影渐渐没入人群中,火车开动的那一刻,我已泪流满面。后来,外甥女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坐在车里一直在偷偷的抹眼泪。悔恨当初自己的任性,悔恨当初自己的不懂事,没能长期陪伴父母左右,还让他们多了几分牵挂...
谁知,那却是我们父女火车站的最后一次“目送”。
翻过年,父亲得了很重很重的病。短短几个月时间,父亲已体力耗尽。临终前的最后一刻,父亲把头偏向了床的一边,我们都以为父亲放不下母亲和孙子。谁知,父亲放不下他所有的亲人,父亲把我们一个个都盯着看了几秒。
当我们父女目光对视的那几秒,我读懂了父亲、读懂了父亲那目光里的不舍、无奈、还有托付要好好照顾母亲...
下葬那天,亲人朋友要向父亲一一告别。我最后一眼看见的父亲脸是那么黄、那么瘦小。当被抬走的那一刻,我的心好痛好痛...
我挣扎着擦干泪水,深深的、深深地凝望,希望记住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人这一生,就是在不断的目送中成长、延续。父母在目送着我们,我们又在目送着儿女。最后,我们又目送父母“最后一程”。一生要经历多少次的目送、离别、伤怀,才会懂得珍惜和放手啊!
渐行渐远的背影默默的告诉你,再不舍,再无奈,“不必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