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一路走来,历经这么多年的风雨,仍然有着不菲的价格。正因为这样,才让比特币形成了强大的共识,在其真正价值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时,仍然有人原意买单。
回看17年的加密货币市场,各路加密货币兴起,价格一路追高,ICO乐此不疲。骗局层出不穷,人们只看到了高涨的价格,却忽略了背后的危险。很多人在熊市来临前,就已经开始亏钱了。许多的加密货币在ICO时,其背后的产业都还没有落地。高额的资金,试问多少的团队能够受得了如此的诱惑。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这个现象和2000年时美国的科技股兴起事件非常相似。1998年,一家名为“环球”的网络公司,在没有实实在在的收入和盈利时,就提前进行IPO了,从每股9美元的价钱立即飞涨到97美元。也正因为有了 “环球”公司的先例,2000年,1009家初创公司有159家IPO顺利完成,而这里面的公司均为互联网行业,很多都是在没有实际盈利的情形下就已经开始IPO了。这似乎和现在的加密货币市场十分相似。
泡沫经济的破灭一般是伴随着不明智的价格疯涨下形成的,2000年,市值6000亿美元的思科公司,每年带来15%的回报率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但是,倘若一直每年盈利增长15%。在十年后,市盈率将会大大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继续下去的话,很有可能会超过美国的经济规模。这也反映了,互联网产业的泡沫在不断积蓄着,随时会爆发。2002年,科技股暴跌了,跌去了80%以上的市值。
当时的互联网产业形式各异,人们虽说是在探索,可是也不缺乏浑水的人。一家名为数字香味的公司,提供一种可接入电脑的外围设备,这种设备能够让你进入网站和游戏时散发出气味。还有什么小龙虾,快速击毁等各种互联网公司。其解决的痛点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甚至是哗宠取众的东西。这是不是和加密货币市场泛滥时有着相似的地方。
有时候,会想熊市来了还挺好的,起码给了市场一口喘气的时间,也能辨别加密货币是否有着未来的机会。假如今年加密货币还在疯涨,带来的会是什么?1989年,日本的股市疯涨,总市值达到了4万亿美元,几乎是美国所有股票价值的1.5倍。在群众继续盲目进取的时候,暴跌悄无声息的来了,多少的人把钱都赔进去了。
市场先生不理智的时候,作为投资者则需要冷静对待。从历史来看,加密货币市场明显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现在的熊市,说不定会是一个机会,当然不排除一直低走直到崩盘。
熊市漫漫,减少交易的操作在所难免,不过不代表就不去投资了。熊市囤币,我想时不会有错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有价值的币,适当建仓;可以通过时间和别的方法挣的币,则尽可能少入钱。市场一直没有给出明显的变革信号,我们就耐心的等待。同时也谨记历史的教训,在资金和时间上的配比都控制好来。相比很多人,在币圈的人应该还是占了先机的,许多项目方都会有很多的活动,保持活跃度,关注活动,把手里的货都积累好来,剩下的交给市场。
熬熊市更像是一场长跑,需要我们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