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博尔赫斯让我们看见文学的能与不能

读博尔赫斯,是好几年前的事了,三卷本的全集,几乎读完了。诗歌部分看了两遍。我更喜欢他的诗歌。小说当然也好,短短的千字文,适合我的耐心。博尔赫斯说自己懒,没耐心写长篇。说短篇可以创造统一的美。算一种说法吧。

其实我也没耐心读长篇。因为有他的诗歌,那些小短篇也显长了,读到后来也觉烦躁。倒希望他把这些片断写成一部长篇,让人一口气读完。但又好像不可能,因为这些片断是博尔赫斯在其漫长一生中,分多少口气才写完的。

他没有给自己留下写一部长篇的生命时间,尽管他活了足够的长寿:87岁。但对于完成一部巨著长篇,这个寿命也显得短了。

我认为一个作家要有诗歌,就不用看他的短篇小说了。(阅读偷懒的最好办法是读诗歌。在一句诗歌中获得的,可能胜于数部长篇。)有短篇,就不用看长篇了。可惜好多有长篇巨著的作家没有诗歌作品,那是一开始就有堆砌文学巨塔野心的作家,不会早早以诗歌把他的黄金塔尖呈现给读者。对这样的作家,阅读是别无选择的。可惜这样的作家太少了。

博尔赫斯把他的黄金塔尖,单独的耸立在诗歌中。那些长度尺寸、质地都似曾相识的短篇,只是一座文学巨塔的贵重材料。今天,光这些零碎的材料就让我们目瞪口呆。

如果再有足够的生命,博尔赫斯可能会把这个巨塔垒起来。也可能依旧不能。当他说自己懒不愿写长篇的时候,他也许已经知道再勤快也忙不过来。一部文学巨著,应该是几代人的事情。几代人准备材料,等待他们中间的另一个人去完成。

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作家,都是材料型作家,他们的作品只是一大堆无价值的材料。只有在个别作家的材料中,有一两块可做巨塔的砖瓦。至于那个黄金塔尖,几乎是天赐了,一万个平庸作家的闪光点,也不能聚成一座文学巨塔的顶尖。

博尔赫斯让我们看见文学的能与不能,看见一个人即使生活在人类知识与智慧的图书馆里,像他本人一样,也只能在这个材料库里,添加一些另类特别的材料。

博尔赫斯尝试了一种写作可能,看到人类千百年来的智慧和精神准备,对一个作家有多少用处。他不认为这些准备是对他的。他可能有过建一座文学巨塔的野心,他早早在诗歌中呈现了自己的黄金塔尖,但这座巨塔一直没垒起来。失明也许是一个原因。

对于博尔赫斯,87岁的寿命还是短暂了。还需要多少个这样的岁月,博尔赫斯告诉我们,在人类已有精神的材料库里,再扔一块砖头都是困难的,更别说建一座塔。读懂博尔赫斯,也就读懂作家了。

但是,博尔赫斯或许不知道,还有另外一种写作可能,在图书馆之外,靠一颗灵通之心,和隐秘的传承,凭空造出文学的通天塔。

(选自博尔赫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30年前的6月,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博尔赫斯长眠于日内瓦。86岁的他知道自己身患癌症后,迁居他年轻时旅居过且念念难忘...
    无妨海浪阅读 1,543评论 1 9
  •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在我们班有一位班长,身材长得好大,学习成绩中上等。他有一绝,就是从不完成作业。第...
    浮云一号阅读 153评论 0 0
  • 人生总是太多意料之外的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能就在片刻之间被成全。一个电话,我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窗外的蓝天白...
    蜗牛也想要奔跑阅读 547评论 1 2
  • 按说,蝴蝶结这么少女又惹人喜爱的东西,没有哪个小姑娘小时候的衣服上是没有一两个蝴蝶结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编我日...
    时尚女装搭配I阅读 154评论 0 0
  • 一个人身边的位置那么多 但是心里的位置 却只有一个 我们往往把这个位置 留给了生命里 最重要的那个人 我们在不断重...
    喜欢百合花阅读 303评论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