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学英语有个弊病,能考试不能交流,毕业之后英语水平退化很快。以我个人为例,毕业之后很少接触过英语,因为自己的英语只能用于考试,在选择工作的时候自动就把有英语要求的岗位给忽略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没学好,不敢用,更学不好。
《跟各国人都聊得来-三个月外语流利术》的作者语言学习达人本尼·刘易斯提出一个观点:语言不是用来学习的,而是用来生活的,关键在于“用”。书中提出三个快速学习外语的三个诀窍:
切实可行的目标:针对自己的水平确定初始目标,分阶段进行目标升级
间隔的重复记忆法:对单词难度排序,重复记忆
刻意营造环境:营造能够获得及时反馈的外语对话环境
在技能的学习上,方法是共通的,不仅限于英语。平常是不是也有一些技能的学习就像学英语一样,知道是这么一回事,但是实践起来却一直处于一个鸡肋的尴尬状态?例如写作、演讲,各种方法论熟记于心,想着憋个大招,但其实却在一些简单任务上折戟。对于这些技能,同样可以采用《跟各国人都聊得来-三个月外语流利术》上的方法做高效的学习。
从《跟各国人都聊得来-三个月外语流利术》这本书上提取出来的学习方法可以概括为:小产品、快迭代、多反馈。
小产品
一个技能就相当于某个需求场景的解决方案。首先我们要确认自己的需求场景,学这个技能到底是为了什么,从自己出发,不要被一些刻板的印象束缚。例如写作,如果你把自己的需求和长篇小说对接起来,对于没什么写作经验的人来说,可能直接就望而却步了。从自己的角度看,将需求订在有一定难度,但自己努力一下能够着的区间,写作的提升目标可以是顺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让读者能够轻松读懂。将这个技能应用到自己的需求场景中接受检验,而不是订了不切实际的目标导致无法实行。
比较长远的目标是可以订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做分解,衍生出当下可以努力完成的次级目标,次级目标必须处于自己的学习区内,而不是自己完全无法适应的恐慌区。
快迭代
随着技能的逐渐掌握,刚开始的初始次级目标就会变得不合时宜,在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就会落入舒适区,没办法再获得提升。所以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当前的次级目标,确保自己处于学习区中,不断向前推进。
写文章最开始只要求完成,接着丰富事例,完善框架,都是要一步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多反馈
在前面讲定技能的需求场景的时候,还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这个需求场景应该比较常见的,这样子可以更加频繁地练习技能。如果选择的是一些很少出现的场景,很容易变成屠龙之技,一个是用处不大;一个是比较难获得实践机会,不容易真正掌握。
在频繁的“用”之中练习技能,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在场景中获取有效反馈,是不是满足了这个场景的需求,不足之处在哪里,可以怎么改进。同样以写作为例,把自己的文章发布出去,看看读者的反应,观察好文章和自己文章的差距在哪里。更近一步的,可以找朋友看看自己的文章,提些意见,看看修正之后是否能写得更好。获取更多的有效反馈,就相当于打铁,没有这样不间断,多频次的敲打怎么能锻造出精钢。
不管是学习外语也好,学习其他东西也好,方法很重要。小产品、快迭代、多反馈的方式可以让你有效地深入掌握一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