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任时光流转,居所屡迁,我一直保存着那本泛黄的《汪国真诗集选》。光阴的痕迹不仅作用于人的身上,对于一本书而言也是如此。如果说书籍也有寿命的话,那它已然老年。我想了很多种方法去保护它的“脸面”,可无奈实在翻看的太勤,加之时光久远,最终也只能蓬头垢面。
这本书牵扯到一个少年心里不为人知的隐密。或者说,这是一本原不属于我的书。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是一个还没有互联网,文学依然纯粹流行的时代。我所居住的小县城的大街上会有很多的露天书摊,摊子铺的很大,卖书,卖磁带。每天放学之后,就会有很多如我一样的穷学生争先恐后的光顾这些摊位,随意翻看,蹭蹭墨香。人多攒动,摊主一人难免应接不暇,就会偶尔发生顺手牵“书”的现象。当年我上初一,每天的零花钱是五毛,十元起步的书价让我只能对心仪的好书望摊兴叹。每个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子大多都是腼腆,敏感的。我在摊主不满于我只看不买的鄙视目光下,终于某天趁其不备,鬼使神差地把这本心仪已久的《汪国真诗集选》偷偷的塞进了自己的书包里。一路上佯装镇定,其实内心早已坍塌,瞬间全世界的目光仿佛都聚焦在了我这个偷书贼的身上。回到家中才发现自己浑身早已经湿透,气力耗尽。而这也成为我至今的耻感之源。这绝不是一句简单,自欺欺人的“偷书不算偷”所能补救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本书成为了一把戒尺,时刻提醒警戒着我。
这本《汪国真诗集选》伴随着我走过了随后的青葱岁月。汪先生是我们那代人的集体偶像,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小鲜肉”。他的诗歌韵律明快,挥洒着青春的气息。干净、豁达、清丽、包容的文字熨贴着一代人的心灵。高三那年,紧张的气氛,残酷的题海战术,无处安放的青春期,交织在一起搅乱着我们本就迷茫的未来。我们宿舍四个来自乡下的求学青年,在最苦闷、最无助的时候,轮流传阅着这本《汪国真诗集选》,一遍又一遍的诵读着。我们用毛笔把“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写成了巨大横幅,贴在墙上最醒目的位置,时刻告诫着自己必须坚持,绝不能放弃。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这本书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圣经。
我的大学是在离家两千多公里之外的冰城哈尔滨度过的。在收拾行囊,踏上绿皮火车的时候,我依然带上了这本《汪国真诗集选》。大二那年雪花飘落的冬季,我邂逅了初恋女友,也即现在的妻。源于院里的一次诗歌朗诵比赛,很巧的是我们竟然选择的都是汪先生的作品。冥冥之中,因为一个共同的偶像,因为一首彼此都爱的诗歌,让两颗年轻的心在寒夜里靠拢,这真是太神奇的事情。“一个眼神,便足以让心海掠过飓风”,我和妻的相遇即是如此。
年华易逝,如今我已经快到了不惑之年。这本泛黄陈旧的《汪国真诗集选》依然在我的书架上珍藏着。每天睡觉前,我依然习惯性的读上一两页。更为可喜的是,这本书也成为我的上小学的儿子接触现代诗歌的起点。有书伴人生,真好……
(原创文章,严禁盗用。如有需要请联系qq35696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