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不少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家长们感到焦虑、茫然、不知所措。
不知所措就容易跟风,什么“进口奶粉”啦,“双语幼儿园”啦,“公立学校”啦,“学区房”啦,都倍受追捧。
这些都流露着父母对孩子未来幸福生活的殷切盼望。人们理解的“起跑线”大概指的是儿童4-8岁学龄前到小学阶段的时期。在儿童期重视孩子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段时间应该教孩子什么?又以什么来评判何为赢?何为输?怎么定义起跑呢,上小学的时候?上幼儿园的时候?出生?出生前?事实上某些孩子还没出生就已经领先别人家的孩子好远了,基因是可以遗传的,不是吗?
所以家长们有没有清晰的概念?有没有做足功课?还是只是将孩子未来的全部希望糊里糊涂托付给了学校和老师?
我们把时间线拉长一些看看,孩子在哪里上小学,和他十二年后会去哪儿上大学,没有必然的联系。
孩子上小学是去干什么的?学知识吗?还真就不是。小学的课本知识难度都不高。绝大多数家长都辅导得来,而且孩子早晚会掌握。
其实孩子们天天背着书包去学校就两件事:一、开始时间规律的生活和学习,这是培养习惯;二、学习群体生活,知道怎么和人相处,这是社交。
家庭对培养孩子习惯、社交以及人格养成的作用不可或缺。纵观我们所有的体制教育,都是在教学生怎么赢,却从来不教学生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
作为家长,最无知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啊,我这孩子就全部拜托您了呀。老师如果跟你非亲非故,你就那么相信老师一定不会教坏你的孩子?
为人父母,与其省吃俭用费尽心思一味地让孩子上好的学校,不如完善自我,让孩子在自己的身上得到更多的正面影响。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中家庭的环境和父母的引导远比学校和老师的作用大。
吴军的《文明之光》一书中提到:“爱迪生小时候得过猩红热,可能因为长时间的高烧导致了耳聋。爱迪生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三个月,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按照今天的标准,爱迪生是绝对的输在起跑线上了。退学以后,他的母亲自己教儿子读书,并教育他要诚实和仁爱。她培养了爱迪生一生喜欢学习的习惯。”
人生是一场长距离的马拉松,而不是像短跑那样起跑的快慢对比赛的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即便是世界短跑冠军博尔特,都有好几次起跑时并不领先而是到后半段才反超获胜的呢。
其实所有孩子都参加的大众教育不过才150年的历史,其实是满足工业革命的需要;为什么工业革命让教育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因为工厂需要这样的工人,工业革命诞生的机器效率惊人,人类手工劳动根本不可能比机器更快,可这些机器又非常笨,工厂流水线仍然需要工人完成关键操作,人类是作为机器的一部分去做那些不断重复、高度准确并且令人脑袋麻木的工作,既然是这样,工业化的体系当然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标准化的产品。
传统工业化认为教比学重要,名师出高徒,后工业化时代,学比教更重要;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新的能力;智慧不是一门可以教的课程,需要每个人自己做出价值判断,搞清楚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会有什么后果,要发现原本正确的事情哪儿做错了,而不是把错误的事情做得好一点。不管老师教的有多出色,一个人没有学习动力就学不到任何东西。学校要求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而是要求得到规定好的那个答案。
标准化考试规定好了正确答案,但是只能衡量具体技能,没有办法衡量工作能力。比如:标准化测试可以衡量一个人打字速度有多快,但是无法衡量一个人是否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标准化能测试一个人解的数学题有多正确,但是无法衡量这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工程师。
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等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从1840年开始,人类寿命每过10年就增加两到三岁。中国建国初期平均寿命不到40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报告,截至2016年,中国人均寿命已突破了76岁。
中国人类已经进入长寿时代,从我们这代人开始,活到100岁将是大概率事件。长寿时代,我们的人生格局会发生巨大改变。
过去我们熟悉的“三段式”人生(第一阶段上学,第二阶段工作,第三阶段回家养老)即将崩盘,取而代之的将会是流动式的,快节奏的多段式人生,没有任何行业会是铁饭碗,许多职业都会消失。那些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害怕改变的人将会被时代彻底抛弃。
生产力大大提高,双手从劳动中解放了,寿命更长了,医疗技术更先进导致健康状态的寿命更长了。这么长的人生里我们必须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放弃已拥有的东西——包括经验,学历,知识,甚至还有你的三观。
长达一百岁的人生里,三观被来回颠覆,重建,再颠覆,再重建,50岁再去学点什么技能或者新的知识,80岁再从头来过,这都将会很正常不过了,人生哪来的什么起跑线?“起跑线”这词根本就应该从脑海中的词典里删除。
如果一定要起跑,那整个人生也是随时准备起跑,随时准备迎接新生。
教育孩子不是像启动发动机那么简单,启动后就能自动运行了;即便是发动机也还得持续供油才能持续运行呢。孩子的一生是需要持续成长的,家长当然也不例外;为孩子建立个良好的开端很可取,但是要想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家长还得自己不断成长并且用正确的姿势引领孩子一起成长,和孩子一起终生学习才能适应这个急速发展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