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是不太喜欢读讲方法的书的,特别是读书方法的书,毕竟每次读完,认为学习到一点皮毛后,不出几天便又被打回原型。(如果不是刷书的话,我怕有生之年都不会翻开这本书)
与以往不同,今天直接来点干货。
书的主要内容在书名中已经说完了——“笔记读书法”,全书也基本围绕如何做好读书笔记这一件事展开。作者提出了“一元化笔记”的主张:① 可以书写任何内容② 按时间顺序书写③ 附上日期④ 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⑤ 可以粘贴,具体有以下几点:
1.读书笔记在读完每本书后完成即可,并记录好时间,方便编号。例如,2020年5月1日,可以编号为#200501;
2.读书笔记最好以手抄的形式体现在笔记本上,而不是拍照存储或是简单复印书上段落。为此你需要准备适合你的笔记本,好用的钢笔,以及能做不同记号的笔;
3.读书笔记除了摘抄部分,还需要留白来记录你当下的想法,即便当下只有“牛逼”或是“太美了”的想法,也要简单记下来;
4.读书笔记需要经常重读,每一次重读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这个时候可以补充到之前的留白处。重读的时间和频率不固定,根据你的喜好兴趣来完成;
5.读书笔记并不限于书本,还包括报纸、书刊、杂志等,尽量用剪报、图片等形式丰富你的笔记,这些剪下来的内容也要留白以便记录想法;
6.不断丰富的读书笔记可以经过总结和提炼,帮助你产出自己的文章,并且不同书之间的笔记连接,经常会出现已有认知不断碰撞继而产生出新点子的情况。
除了与读书笔记有关的内容,书里还提到了一些关于选书和提高读书体验的方法:
1.每次买书前,列好书单,带着书单去买书,不要被畅销书架上的书迷住了。这一点对于我们网购图书还是很有借鉴意义,如今的各大电商平台的图书主会场首页,大多依靠大额满减券和数据推送,让消费者买下一些看起来很便宜却又基本不会读或是读完坚决不会读第二遍的书;
2.除了关注新书,也应该多去旧书市场看看。旧书除了比新书便宜,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经常会碰见意想不到的惊喜。旧书的范围很广,不止有旧的新书,还有旧的老书,那些与现代思想截然不同的“老观念”,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3.如果遇到读不下去的名著,那就放到一边,等到它有趣的时候再读。我们兴趣的关注点是不断变化的,可能当下我们不感兴趣的内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摇身一变,变成你想去主动探索的领域;
4.不要忽略对报纸期刊杂志的阅读。如果只是在想读书的时候读想读的书,那么输入大脑的内容一定是有限且程式化的,比如疲劳的时候看小说,头脑清醒的时候看评论,想要给自己加油打气的时候看励志类。而阅读期刊杂志可以有效打破这种设定好的协调关系,就好比你本来对某件事有偏见,有一天却意外地发现这件事其实很有意思;
5.为你的读书笔记建立索引,如果有能力,最好建立电子版。索引内容包括——“笔记本编号”“阅读日期”“笔记类型”“书名”“作者”“出版社” 六项。书中有一个例子,“[190]130905/读书笔记/《黑心企业》/今野晴贵/文艺春秋”,意为“第 190 册笔记 2013 年 9 月 5 日那一页是读书笔记,对象图书是《黑心企业》,作者是今野晴贵,文艺春秋出版社”。这个功能在现在笔记软件就能实现,而且你还可以为索引打上标签,实现全局的内容搜索,更加方便查找;
6.用分享读书笔记来推动读书。如果你读书的目标换成了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那在读书的过程中大脑会更加主动的筛选信息,你会主动进入寻找“打动人心内容”的工序。这一点有些类似“费曼学习法”,通过分享传授来加深知识记忆。
虽然有这么多的干货,但终归能够一条一条践行才是最重要的。更何况读书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可谓千人千法,无所谓好坏,适合你的那个才是最好的。